心和大血管术后脑损害

(一)临床表现

脑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脑损害的部位、i性质和程度有关,l可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出现,l也可延迟到术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

1.神经障碍:i常见的神经表现有神志改变、i腱反射异常、i伸性跖反射、i运动和感觉障碍、i瞳孔改变、i抽搐、i惊厥及高热等。临床上将脑损害病人分为三大类:i

(1)轻度脑损害:i病人神志仍清醒,l但倦怠或兴奋或精神错乱;瞳孔大小正常,l对光反应敏感;可有短暂性偏瘫,l但恢复迅速而且完全。

(2)中度脑损害:i病人神志不清或半昏迷;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体征,l常有全身或局部颤搐或抽搐;两侧瞳孔不等大,l但仍有对光反应;肢体高张力或弛缓,l刺激时有反应,l可有反射异常。恢复缓慢,l但能持续改善。

(3)重度脑损害:i病人深度昏迷,l瞳孔散大固定,l四肢弛缓或间歇地出现头颈过仲、i四肢挺直、i躯干背屈等去大脑强直现象,l反射完全消失。病情多不可逆,l常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衰而或亡。少数即使能幸存,l但多残留有神经后遗症。

2.精神障碍:i大都在术后3~5d出现,l也可在术后即期发生,l持续数天或数月。临床表现从轻度的定向力障碍至各种神经官能症。常见的表现有精神错乱和幻觉,l其他为焦虑、i恐惧、i忧郁、i谵妄或迫害感等,l严重者也有抽搐。脑电图见中量弥散性高电位活动或低电压快波,l可能与脑基底神经节微检栓塞和脑缺氧等所致的脑水肿有关。精神障碍应与单纯性精神症状区分开。

(二)诊断

根据发病因素、i症状及全面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l结合腰椎穿刺、i脑电图、i脑血流图、i头颅超声波及头颅CT、iECT或螺旋CT等检查,l多能明确诊断,l必要时做脑血管造影检查。

为了便于治疗,l悔床上应对脑损害进行病因诊断:i

1.脑缺氧性损害:i脑缺氧性损害的表现轻重不同,l其神经精神症状、i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可在术后立即出现,l也可于术后数小时或数天缓慢发生,l轻者表现为苏醒延迟,l暂时的萎靡、i谵妄、i幻觉、i记忆丧失、i意识障碍、i恐惧、i四肢乏力、i半瘫、i抽搐或行为异常等。这些表现一般在几天或3个月内消失。局限性的脑缺氧性损害可产生永久性的运动、i感觉、i智力等功能障碍。弥散性脑水肿表现为烦躁、i呆滞、i嗜睡或昏迷;面部、i肢体或全身性抽搐;瞳孔散大,l不等大时伴有对侧中枢性偏瘫;初期血压上升、i脉搏缓慢有力及呼吸深大,l晚期血压下降、i脉搏快而弱、i呼吸表浅或暂停、i视盘水肿及病理反射出现等。

2.脑栓塞:i栓子的类型、i大小及栓塞部位不同,l其表现也不一致。轻者可引起暂时性的神经精神异常,l可为一过性,l也可持续数天或数月;严重者可为突发偏瘫或单瘫、i频繁抽搐及不可逆的昏迷或猝死。

残留在心腔内的少量气泡引起的脑栓塞,l表现为在术后48h内突然意识丧失及癫痫样全身抽搐,l抽搐可持续2~3min或数分钟,l每日连续或间隔出现2~3次或数次。除伸性跖反射阳性外,l不伴有局部神经体征,l抽搐停止后不久,l病人逐渐苏醒。血栓栓塞者常表现为突发偏瘫或单瘫,l可有意识丧失或失语,l除严重累及脑干者外,l多能逐渐部分或完全恢复。

3.颅内出血:i此并发症的发生常有比较典型的表现,l如术后昏迷或长时间不清醒,l或意识恢复后又出现意识障碍,l瞳孔不等大、i对光反射消失,l一侧肢体无力或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单瘫,l出现病理反射,l并有剧烈头痛、i恶心、i呕吐、i烦躁、i血压升高等,l往往在术后1~2d内逐渐加重。头颅超声波检查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