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科学会11中华神经外科学会1995年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35):i
(1)颈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2.脑卒中:i
(1)蛛网膜下腔出血(430):i
1)动脉瘤破裂引起。
2)血管畸形。
3)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4)其他。
5)原因未明。
(2)脑出血(431):i
1)高血压脑出血。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出血。
3)继发予梗死的出血。
4)肿瘤性出血。
5)血液病源性出血。
6)淀粉样脑血管病出血。
7)动脉炎性出血。
8)药物性出血。
9)其他。
10)原因未明。
(3)脑梗死:i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2)脑栓塞(434.1):i①心源性。②动脉源性。③脂肪性。④其他。
3)腔隙性梗死。
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5)出血性梗死。
6)无症状性梗死。
7)其他。
8)原因未明。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脑血管性痴呆。
5.高血压脑病(437.2)。
6.颅内动脉瘤(437.3)。
(1)囊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外伤性动脉瘤。
(5)其他。
7.颅内血管畸形:i
(1)脑动静脉畸形。
(2)海绵状血管瘤。
(3)静脉血管畸形。
(4)毛细血管扩张瘟。
(5)脑-面血管瘤病。
(6)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
(7)硬脑膜动静脉瘘。
(8)其他。
8.脑动脉炎:i
(1)感染性动脉炎。
(2)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结节性多动脉炎。
(5)颞动脉炎。
(6)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7)其他。
9.其他动脉疾病:i
(1)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颅内异常血管网症(407.5)。
(3)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4)淀粉样血管病。
(5)夹层动脉瘤。
(6)其他。
10.颅内静脉、i静脉窦血栓形成:i
(1)海绵窦血栓形成。
(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3)侧窦(横窦、i乙状窦)血栓形成。
(4)直窦血栓形成。
(5)其他。
11.颅外段动、i静脉疾病:i
(1)颈动脉、i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2)颈动脉扭曲。
(3)颈动脉、i椎动脉动脉瘤。
(4)其他。
1)本分类参照《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1986年)》、i《脑血管疾病分类(中山医科大学一院建议稿,l1993年)》、i《脑血管疾病分类大纲(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建议稿,l1993年)》和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成都)代表讨论意见,l1996年6月又经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全体委员及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组部分专家讨论,l再后由王新德教授整理成此《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2)按病程发展又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3周内症状消失)、i进行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本分类仅列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其他未列入。
3)括号内数字指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第2版《国际疾病分类》的编号。
4)增加“无症状性梗死”,l以适应影像学检查日益广泛应用的需要。
5)分类中去除了“脑供血不足”和“脑动脉硬化症(440)”。
6)国内提出的“混合性卒中”,l尚需进一步的研究,l故暂不列入此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