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Ⅰ度冻伤:i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发红、i肿胀,l局部皮温多增高。主要症状为冻伤局部出现麻木感,l复温后出现刺痛、i灼痛、i瘙痒,l无水疱。一般在5~7d自愈,l可出现脱皮或脱屑。有时在数周或数月内,l仍有出汗过多和冷感等后遗症状。Ⅰ度冻伤与冻疮的损伤机理虽有不同,l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基本相同。
2.Ⅱ度冻伤:i损伤达真皮层。开始皮肤红或暗红,l压之变白,l继之血管迅速充盈,l肿胀,l疼痛过敏,l深部感觉存在。复温后12~24h出现大小不等的浆液性水疱。疱液多为橙黄色,l少数为血性,l疱底呈鲜红色。如不感染,l在5~7d后,l水肿减轻,l水疱逐渐吸收干燥,l结痂,l2~3周后,l开始脱痂全愈。愈后可遗留轻微瘢痕,l也可无瘢痕。局部常有异常感觉。
3.Ⅲ度冻伤:i损伤达全皮层,l并累及皮下组织。皮肤呈青紫色,l皮温下降,l有明显的水肿或可有多个小水疱,l水疱内多血性渗出液,l疱底暗红。局部明显疼痛。数日后,l受冻部位皮肤全层变黑坏死。坏死组织脱落甚慢,l一般需3~4周,l有时更长。愈后也较慢。创面愈合后遗留瘢痕。
4.Ⅳ度冻伤:i受冻组织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外,l可深达肌肉和骨骼。受冻之初,l皮肤苍白,l青紫或紫黑色,l指(趾)甲床灰黑色,l受冻局部肿胀不明显,l但周围组织明显。多无水疱,l如有也很小。复温后出现剧痛,l继之感觉丧失、i发凉、i触之发硬。如无感染,l2~3周后受冻部位逐渐变干,l变黑呈干性坏死或尸干化。如并发感染,l坏死组织变潮湿分泌物增多,l恶臭,l呈湿性坏疽。干性坏死组织脱落常需1~2个月或更长。遗留的肉芽创面愈合缓慢,l往往形成慢性溃疡,l经久不愈,l肉芽常水肿,l贫血。植皮成活率较低。往往需多次植皮才能消灭创面。治愈过程需数月。愈合后局部常有瘙痒感,l对寒冷敏感,l多有异常出汗,l可持续1年以上或甚至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