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伤的分类

第34届国际外科会议111991年8月25~29日111斯德哥尔摩

Coupland代表国际红十字会对火器伤的分类作了详细的介绍,l主要内容如下。

  (一)基础数据

E——人口最大直径(cm)。

X——出口最大直径(cm),l如无出口则为零。

C——空腔,l分C0(无空腔)和C1(有空腔两种)。

F——骨折,l分F1(单纯骨折、i洞孔或不明显的粉碎性骨折)、iF2(临床上可见明显舶粉碎性骨折)及F0(无骨折)。

V——脑、i内脏或大血管等活组织伤,l分VO(无伤)和V1(有伤)。

M——金属异物,lX线上是否显示有弹头或弹片,l分为M0(无金属异物)、iM1(1个金属异物)和1M2(多个金属异物)。

注:i①入口、i出口无法辨认时暂写上“?”。②多处伤时仅记录最重要的2个。③无法准确记录时写上u/c(unclassifiable)。

  (二)依组织损伤量分级(Grading)

根据E、iX、iC、iF计分可分为Ⅰ、iⅡ、iⅢ三级:i

Ⅰ级:i(E+X)<10,l同时有C0、iF0或F1(低能传人)。

Ⅱ级:i(E+X)<10,l同时有C1或F2(高能传人)。

Ⅲ级:i(E+X)≥10,l同时有C1或F2(大面积创伤)

  (三)依结构损伤情况分型(typing)

1.软组织型(ST):iFO和VO仅有软组织伤。

2.骨折型(F):iF1或F2,lVO。

3.内脏型(V):iFO和V1。

4.内脏合并骨折型(VF):iF1或F2、iV1。

根据以上资料,l可将火器伤区分为以下12种类别(见下表)。

国际红十字会应用此分类法于4000例伤员/年,l效果很好。主要缺点是:i有时不易判定入口和出口,l骨折是一处抑或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