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11986年11月

  (一)诊断依据

1.发病前可有疮疖,l跌仆损伤处或感受暑湿等病史。

2.躯干或四肢有一处或相继数处肌肉酸痛漫肿,l初起皮色不变,l成脓时患处肿痛显著,l皮色转红,l按之应指,l溃后脓出稠厚,l肿痛渐消,l疮口愈合。发于髂窝者,l患肢屈曲难伸。

3.有恶寒、i发热等全身症状。

4.以夏秋季节发病为多。

  (二)辨证分类

1.余毒攻窜证:i发病前可有疔疮、i痈、i疽、i疖等病史。全身伴有壮热,l口渴,l甚则神昏谵语。舌苔黄,l脉洪数。

2.暑湿交阻证:i多发于夏秋之间。初起恶寒发热,l头胀,l胸闷呕恶,l周身骨节酸痛,l胸部可布白痦,l舌苔白腻,l脉滑数。

3.瘀血凝滞证:i劳伤筋脉诱发者,l多发于四肢内侧。跌打损伤诱发者,l多发于伤处。局部漫肿疼痛,l皮色微红,l或呈青紫,l溃后脓液中夹有瘀血块。妇女产后恶露停滞而成者,l多发于小腹及大腿等处。此证发病较缓,l初起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

  (三)参考项目

本病包括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和髂窝脓肿。

1.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寒战高热期,l宜做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