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11986年11月
(一)诊断依据
1.在颈、i腋、i腹股沟等处,l起核状肿块,l初起皮色不变,l焮热疼痛;化脓时皮色转红,l疼痛加重,l核块变软,l有应指感。溃后脓出稠黄,l能较快愈合。
2.有恶寒发热、i头痛、i全身不适等症状。
3.发病前多数在相应部位有急、i慢性感染病灶或皮肤创伤史。
(二)辨证分类
1.风热痰毒证:i肿块发生在颈颌部,l全身形寒发热,l头痛,l口干,l咽痛,l苔薄白或薄黄,l脉浮数。
2.肝郁痰火证:i肿块发生在腋下,l全身发热,l头痛,l胸胁牵痛,l口苦咽干,l舌红,l苔黄,l脉弦数。
3.湿热蕴结证:i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l全身发热,l患肢拘急,l小便黄热,l苔黄腻,l脉数。
4.热盛酿脓证:i局部皮肤红肿光亮,l焮热疼痛,l肿块变软,l有应指感。全身发热,l口干,l舌红,l苔黄,l脉滑数。
5.余毒凝滞证:i全身症状消退,l局部红肿热痛亦轻,l惟肿块僵硬不消。
(三)参考项目
1.本病指颈、i腋及腹股沟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2.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