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

1987年9月11上海

(一)病史

具有以下病史者均易发生败血症:i

①早产儿、i小于胎龄儿。

②有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

③临产孕妇有发热等感染史。

④胎膜早破,l产程延长,l羊水混浊或发臭。

⑤接生时消毒不严或过多产科操作。

⑥皮肤、i黏膜损伤史。

⑦脐部、i皮肤,l黏膜、i甲床等感染史。

⑧气管插管、i脐血管或外周静脉插管史。

⑨抢救器械消毒不严,l医疗用品被污染。

(二)临床表现

1.一般感染中毒表现11进奶少,l吸吮无力;少哭,l哭声低微;少动,l精神萎靡,l嗜睡;面色欠佳,l可发黄、i发青、i发白、i发灰;体温异常(发热多见于足月儿,l早产儿常有体温不升);重症者常拒食、i不哭、i不动、i神志不清、i面色不佳、i体温不升。

2.有无病理性黄疸(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i瘀点、i肝脾肿大,l脐部、i皮肤、i黏膜、i甲床等感染灶或深部脓肿,l浆膜腔积液。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11各个环节均须严格无菌,l戴消毒口罩,l严格洗手;最好从上肢、i头皮取血,l股静脉取血较易污染,l且可导致骨髓炎、i髋关节炎,l在出凝血异常者可致大量出血。培养瓶盖应双层,l内盖以橡皮为宜,l以便将血注入,l外盖可用铝盖或用纸结扎。培养液10~20ml,l取血0.5~1ml。争取在用抗生素前从不同部位取血两份,l也可一次取血,l更换针头,l分别注入两培养瓶内。有条件者可作厌氧培养、iL型细菌培养。

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应列出杆状核细胞的百分数)。

3.抗凝血离心后取其上白细胞层作革兰及亚甲蓝染色后找细菌。

4.C反应蛋白等。

(四)诊断标准

1.确诊败血症

(1)具有一定临床表现,l两份血培养为同一细菌,1或一次血培养阳性,l但从尿液、i脑脊液、i浆膜腔液或非暴露病灶处分离出或涂片找到同一细菌。

(2)具有一定临床表现,l白细胞层涂片找到细菌。

(3)具有一定临床表现,l血培养一次阳性,l病原菌为非条件致病菌,l如为表皮葡萄球菌等非条件致病菌,l有脐血管或外周静脉插管史者,l也可确诊。

2.临床诊断败血症

(1)具有败血症的临床表现,l白细胞总数<5×109/L(5000/mm3)或出生3天后>20×109/L(20000/mm3),l或杆状核细胞1120%1中性粒细胞总数。

(2)具有易发生败血症的病史及其临床表现,l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而无肺炎等其他可使C反应蛋白增高的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