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生儿疾病学术座谈会
1983年11陕西1临潼
(一)病史
1.发病时处于寒冷季节,l或环境温度过低,l分娩后保温不当等寒冷损害因素。
2.早产儿、i低出生体重儿。
3.有窒息或产伤史。
4.有感染性疾病。
5.热量供给不足。
(二)症状与体征
体温不升,l常在35℃以下(有感染或夏季发病者体温不低甚或有发热),l哺乳差,l反应弱,l哭声低。局部或全身发凉,l大部分病例有凹陷性水肿,l皮下脂肪积聚部位变硬,l重者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病例可出现休克症状:i四肢甚或全身发凉,l口唇周围、i肢端发绀,l面色苍白或青灰,l脉弱甚或测不出,l血压下降、i心音低钝、i心率减慢(少数亦可增快),l呼吸浅而不规则,l尿少或无尿。
(三)实验室检查
血、i尿常规。疑有DIC者应及早作有关检查,l如血小板计数、i凝血酶原时间、i凝血酶时间、i3P试验、i纤维蛋白原测定等 其他如胸部X线摄片、i心电图、i血气分析等,l根据条件和病情需要进行。
(四)病情分度(见下表)

硬肿范围计算方法:i参照新生儿灼伤体表面积百分比标准:i头颈部20%,l双上肢18%,l前胸及腹部14%,l背部及腰骶部14%,l臂部8%,l双下肢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