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三)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1998年6月11山东荣成

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疗建议自1995年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发表以来,l经过几年的实践,l对本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新的进展,l此次经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讨论,l再次修订如下。

诊断

(一)MDS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以贫血症状为主,l可兼有发热、i出血和感染;部分病人可有肝、i脾、i淋巴结肿大。

2.外周血任一系或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l偶可有白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或巨大红细胞或其他病态造血现象。

3.骨髓有三系或两系或任一系血细胞呈病态造血。

4.除外其他有病态造血表现的疾病,l如红白血病、i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i溶血性贫血、i慢性粒细胞白血病、i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i骨髓纤维化、i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i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及其他恶性肿瘤。全血细胞减少须除外急、i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幼红细胞有巨幼变时须除外巨幼细胞贫血;巨核细胞增多须除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依据具体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二)MDS分型标准

参考法美英协作组(FAB)的意见,l将MDS分为以下5型(见下表)。值得注意的是,lFAB提出的难治性贫血(RA)、i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i转变中的RAEB(RAEB-t)实质上是疾病的发展过程而非独立的分型,l此点已为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三)MDS诊断的补充说明

1.病态造血的特征见下表。

2.关于MDS诊断的辅助检查11下述检查对疑难病例有辅助诊断的意义:i

(1)MDS的细胞遗传学改变:i应用高分辨分带技术,l50%的MDS患者有染色体异常,l最多为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核型异常与否多与预后有关,l核型近于正常,l提示预后较佳一核型全部异常者转化为白血病的可能为80%。

(2)祖细胞体外培养:iMDS可见祖细胞生长不良,l多表现集簇增多和集落减少;也因MDS的亚型不同而有所区别。RA和RA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S)的粒单系祖细胞(CFU-GM)可表现为正常生长,l但CFU-GM、i巨核祖细胞(CFU-MK)和多向祖细胞(CFU-Mix)若表现为集落形成低、i缺如、i无生长型或丛落比明显升高型均属白血病前期生长型,l提示预后不良。

3.幼年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JCML)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关系11鉴于CML常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增高,l单核细胞增高,l血小板减低,l肝脾肿大,l胎儿血红蛋白(HbF)增高及预后差等,l均与MDS中的CMML有共同的特点,l故有学者建议将此病列入MDS的CMML诊断之列。今后有必要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开展FISH原位杂交等观察两者的异同。

4.MDS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鉴别

在诊断中应特别注意MDS与CAA的鉴别。1MDS存在DNA复制紊乱现象,l表现有巨大红细胞、i奇数核幼稚红细胞、i巨大血小板、i环状铁粒幼红细胞、i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以及核型异常等特点,l此与CAA不同。对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应进行追查和观察各种指标的变化,l有条件者可参考细胞遗传学和祖细胞体外培养的改变,l以求明确诊断。

5.小儿MDS的特点11小儿MDS的病态造血有时不如成人典型,l发病年龄可早至生后两个月。除可转至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外,l少数病例可先表现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pre-ALL),l即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l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系增生,l染色体异常多为断裂及亚二倍体,l临床可有自发缓解,l经数周或数月后发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次,l某些先天性疾患如1Fanconi贫血、iDown综合征、iBloom综合征、i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有发展为白血病的机会,l临床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