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

1986年9月11天津

中日血液学学术讨论会期间大会邀请部分代表对1980年9月在苏州制订的“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关于白血病分型的建议”(以下简称1980年建议)进行了认真讨论。通过6年的临床实践,l会议认为1980年建议基本适用,l但为了便于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l会议综合近年国内外关于白血病分型的新发展,l对1980年建议做若干修订:i

1.原粒细胞的形态分为两型;

Ⅰ型——典型原粒细胞,l胞浆中无颗粒。

Ⅱ型——有原粒细胞的特征,l胞浆量较少,l有少量细小颗粒。

原单核细胞和原淋巴细胞的形态分型与原粒细胞类似。

2.将1980年建议中的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7)改为M2型的亚型,l命名为M2b型。

3.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增设“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4.会议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各亚型的诊断标准中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和形态特点做如下具体规定,l供试行中参考。会议强调分型的原始及幼稚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的。具体分型为:i

(1)原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i骨髓中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l早幼粒细胞很少,l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2)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i骨髓中原粒细胞30%~90%(非红系细胞),l单核细胞<20%,l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

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l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l其胞核常有核仁,l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l此类细胞>30%。

(3)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i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l>30%(非红系细胞),l其胞核大小不一,l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l可分为2型:i

1)粗颗粒型(M3a):i颗粒粗大,l密集甚或融合的嗜苯胺蓝颗粒。

2)细颗粒型(M3b):i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4)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i按粒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l可包括下列4种类型:i

1)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l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细胞)。

2)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

3)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系特征>30%。

4)M4EOi除上述特点外,l有嗜酸颗粒粗大而圆、i着色较深的嗜酸粒细胞,l占1%~30%。

(5)单核细胞白血病(M5)。分以下两型:i

1)未分化型(M5a):i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非红系细胞)≥80%。

2)部分分化型(M5b):i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l原单核细胞<80%。

(6)红白血病(M6):i骨髓中红系>50%,l且常有形态学异常,l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单核细胞)>30%;若血片中原粒(或原单)细胞>5%,l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单核细胞)>20%。

(7)巨核细胞白血病(M7):i诊断标准:i

1)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

2)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

3)原巨核有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

4)细胞少,l往往干抽,l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l网状纤维增加。

此分型建议在会后,l又征集了各省市区血液学会主要负责人的意见,l并做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