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1大岛年照
急性白血病根据血细胞的分化程度,l其细胞的形态、i性质各不相同,l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等也有差异,l因此需进行正确分型。
至今,l对急性白血病的分类有多种,l在临床上无多大实用性。目前最为普及的急性白血病分类法是FAB法。此法是1976年由法美英合作组(French-American-Britiish1cooperative1group)提出,l以普通的血液检查染色法为基础,l使其形态学诊断客观化。特别是以过氧化酶反应能简单地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淋巴性白血病进行鉴别,l进而可选择治疗原则。FAB分类法提出了与细胞遗传学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此法经过10年5次修改,l在1985年确定出急性白血病的所有病型,l主要为:i为明确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粒)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界限,l提出了求原始粒细胞比率的方法,l使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急非淋)之间的原始粒细胞比率标准化;同时对M7,l即巨核细胞白血病作出了新规定:i对形态上较难判定的M2,l即急粒与M4即单核细胞白血病需要测定溶菌酶;对诊断M7必须有电镜所见和单克隆抗体所见等。因此。FAB分类法也可谓非单纯的白血病的形态分类法。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非淋的分型有M1、iM2、iM3、iM4、iM5、iM6、i1M77种类型。此分型只以典型白血病为对象,l必须是骨髓正常或过度增生者,l增生低下者除外。如判断困难时,1以骨髓活检确诊,l原粒细胞的诊断以1Romonovsky染色法确诊。
原粒细胞有I型和Ⅱ型。1I型无Auer颗粒,lⅡ型能见到少量Auer颗粒,l需与早幼粒细胞区别。
1.急粒的诊断步骤11骨髓中的原粒细胞以过氧化酶或苏丹黑B染色阳性占3%以上时可诊断急粒,l并可进一步分出M1~M6个亚型。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按急粒各型分类的步骤进行,l此时原粒细胞比率的办法是把除外淋巴细胞、i浆细胞、i肥大细胞、i巨噬细胞作为全骨髓有核细胞,l从此除去幼红细胞就是非幼红细胞。
占全骨髓有核细胞的幼红细胞不足50%,l并且原粒细胞的比率在30%以上者为急粒,l再按下述骨髓标准分为M1~M66。原粒细胞不足30%时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此棚反幼红细胞占ANC50%以上,l并且原粒细胞占非幼红细胞30%以上时,l诊断为M6,l但不足30%时,l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急非淋骨髓诊断标准11急非淋各种亚型间的界限除M3外均可由骨髓中的原粒细胞的比率定量标准再细分。
M1为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粒细胞占非幼红细胞的90%,l粒细胞系和单核细胞不足10%。
M2为分化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粒细胞占幼红细胞的30%以上,l但不足90%,l即使Auer小体仅有1个。单核细胞不足20%,l早幼粒以上的分化细胞可达10%以上。特别是有8;21易位染色体异常的M2可见到较宽大的细胞质和有较多颗粒的原粒细胞为其特点,l这种细胞要作为原粒细胞对待。
M3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粗大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可见带有Auer小体束的faggot细胞,l其中也有细小颗粒的早幼粒称M3变异。具有特征性的是15;17易位染色体异常。
M4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只用普通染色时与M2难以区别。需以末梢血所见。非特性酯酶染色,l以血和尿中溶菌酶的测定来区分。骨髓中的原粒细胞占非幼红细胞的30%以上。单核系统占20%以上。末梢血单核细胞达5×109/L,l即使末梢血中单核细胞不增加,l骨髓所见符合亦可。即使骨髓所见是M2,l其末梢血中单核细胞≥5×109/L也应诊断为M4,l同时血清和尿中溶菌酶达到正常3倍以上,l非特异性酯酶反应阳性。但也有阴性者。
在M4病例中,l有时可见骨髓中异常嗜酸细胞增加者。嗜酸细胞占非幼红细胞的5%以上,l其颗粒幼稚,l且有粗大的嗜碱性颗粒,l核不分叶。在这样的病例可见其16;del(16)(q22)和inv(16)(1q131P22)的染色体异常。其断点(break1point)则为16q22(4,l21,l22)。
M5为单核细胞白血病,l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M5a和M5b两种。原始单核细胞、i前幼单细胞或单核细胞占非幼红细胞的80%以上。在M5a原始单核细胞占全单核细胞的80%以上;在M5b原单核细胞的比率不足80%。非特异性酯酶反应呈强阳性,l个别者呈阴性。但血和尿中溶菌酶呈高值,l被认为5a具有11q23(4,l18)断点的11q-染色体异常有密切关系.
M6为红白血病。原红细胞占全有核细胞的50%以上,l同时,l原粒细胞占非幼红细胞的30%以上。
M7为巨核细胞白血病。是FAB分类最后定义的病型。根据单克隆抗体可以检测。该型由于骨髓中的网硬蛋白(reticuline)纤维增加,l常使可供诊断的骨髓穿刺难于成功,l所以需要从骨髓和末梢血两方面诊断。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
急淋的骨髓中的原淋细胞以过氧化酶或苏丹黑B染色不足3%,l即使正常原粒细胞残留在骨髓中亦不应超过3%。
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L1、iL2、iL3,l三个型。L1是小细胞型。小儿多见。特征为均一的小细胞。核呈圆形。偶有豁口,l核仁不清。核较大。细胞浆较少。L2是大细胞型,l成人多见。特征为均一的大细胞,l核不规则,l核仁清楚,l1个以上,l核较小。细胞质有多有少。L1和L2在分类上无多大临床意义。L3为Burkitt型,l属大细胞型。核呈圆形或椭圆形,l核仁清楚,l1个以上。细胞较宽,l嗜碱性,l空泡明显。以B细胞标志物为特点。临床上L3预后不良,l因此与L1,lL2的区别非常重要。L3在小儿和大人发病率下高于急淋的5%。
(三)FAB的分型与染色的异常
急性白血病常可见到有特征性染色体异常,lM2约有30%的病例是8,l21易位,lM1也可见到这种易位。M3以15;17易位为特征。M5可见到9;11易位,l这种易位对诊断M5a。的价值很大。在M4E有16倒位。急淋特别是在成年人的L1和L2约20%~25%是9;22易位,l在L3(Burkitt)以8;14易位为特征.而有这种染色体易位型病例对治疗反应较差。预后也不好。
急性白血病增殖细胞有很多细胞学特征并对治疗反应也不一样,l为了评价各单位间的化学疗法效果。按国际统一的分类法诊断极为重要。今后仍要以FAB分类为基础,l进行记分分析、i染色体检查。开展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l把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高到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