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痛的分类

在儿科,l最常见的头痛是IHS分类中的I和Ⅱ两大类,l即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l尤其是前者,l患病率高达2.7%~10.0%,l在偏头痛中,l普通型偏头痛改称为“无先兆型偏头痛”,l经典型偏头痛改称为“伴先兆型偏头痛”,l最近Annequin等在《北美儿科临床》杂志2000年第47卷第3期发表了“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偏头痛和头痛”的文章,l该文对偏头痛的不同类型略加修改。

第Ⅰ大类——偏头痛

无先兆型偏头痛:i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下列条件:i

(1)头痛发作持续4~12h(原为4~72h)。

(2)头痛至少具有下列4项中的2项特点。①单侧头痛(小儿不多见)。②搏动性跳痛性质的头痛。③中度或重度头痛。④体力活动后加重。

(3)头痛期至少有下列2项中的1项表现:i①恶心或呕吐(多与头痛发作同步)。②畏声及(或)畏光。

伴先兆型偏头痛:i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下列4项条件中的3项:i

(1)1次或多次完全能逆转的先兆症状,l说明局灶皮层或脑干功能异常。

(2)先兆症状逐渐出现,l大于4min或者连续出现2种甚至更多的症状。

(3)先兆症状持续时间均小于60min。

(4)先兆与头痛间的无症状间歇期小于60min(有时头痛也可在先兆前或先兆同时开始),l所谓先兆是指偏头痛前突然出现而又完全可逆的神经症状,l时间较短暂,l与癲痫的先兆不同,l一般持续数分钟或稍久,l但不会超过lh,l这种一过性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取决于不同的皮质区域,l最常见的是视觉性先兆,l如出现盲点、i视野缺损、i闪亮或彩色斑点、i弯曲,l光线、i物体变大或变小等;感觉性(感觉异常,l一侧肢体麻木),l运动性(一侧肢体肌力下降、i失语等)以及体感性(如腹痛)等先兆均罕见。然而,l所谓“Alice漫游奇境综合征(Alice1in1wonderland1syndrome)”,l即人与物的形状与大小均改变的一种幻视,l较多见于儿童期的特异性先兆,l但与畏光和畏声者相比,l这一先兆仍较少,l可能与小儿主诉差有关,l73例偏头痛患儿随诊40年的报告认为,l79%的病例至少在以前发作时有过1次先兆,l在IHS分类中,l先兆又分为典型先兆、i先兆急性开始,l只有先兆而无头痛以及迁延性先兆,l后者是指先兆期大于60min而小于1周。

其他较特异的偏头痛类型尚有下列几种:i

(1)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i是指一时性或持续数天的单侧肌无力,l面、i肩、i腿、i麻木,l发作大都只有1次,l发展为完全性中风者罕见。家族史明确。

(2)呈周期性发病甚或成为偏头痛的前驱病者,l共有下列3种病:i①周期性呕吐,l即反复剧烈呕吐,l可每月1次,l初始可见发热和腹痛。②良性阵发性小儿眩晕,l指1年中至少有3次眩晕发作史而不能确定病因者,l一般平均每年发作11次,l每次持续约6rain(10s~2h),l也可伴胃肠及感觉症状。③小儿交替性偏瘫:i《临床儿科杂志》1988年第2期曾报告过(兄弟同患良性交替性偏瘫报告),l其特点为生后18个月以前发病;反复发作轻重不等的偏瘫(一侧或双侧);发作时常伴瘫侧肢体强直、i眼球活动异常、i锥体外系体征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低下,l多为兄弟等1级亲属的家族史,l父或母也多有偏头痛史。用氟桂嗪(西比灵)等防治偏头痛药物疗效奇佳。有的患儿可复发甚至频发,l以至导致脑缺血而发展成为不可逆性脑损伤。

(3)偏头痛持续状态:i即朦胧状态,l在IHS分类中归为偏头痛并发症,l特点如下;①出现神志不清、i多动、i定向障碍、i反应缺乏、i记忆障碍、i呕吐及嗜睡等。②熟睡后立即自发清醒是其一大特点,l而记不起任何发作表现。③患儿或家属提供发作前曾有严重的头痛或视觉症状。④偏头痛家族史。

(4)基底动脉型偏头痛:i至少需要符合下列2种或更多的先兆症状(起源于脑干或枕叶):i①复视。②颞侧和两眼的鼻侧的视觉症状。③口吃等语言障碍、i眩晕、i耳鸣、i听力下降。④共济失调.⑤双侧感觉异常,l双侧偏瘫。⑥神志水平下降。

(5)眼瘫痪型偏头痛:i偏头痛伴Ⅲ、iⅣ、iV对颅神经轻瘫,l一时性黑蒙、i单眼失明,l均为一过性和可逆性。

因为偏头痛在小儿慢性、i复发性头痛中最为多见,l只要识别各型偏头痛,l无论控制急性发作或者预防性治疗大都相同耄有效,l故有重要意义。

第Ⅱ大类——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i指至少出现过10次符合下列标准的发作者。

(1)头痛持续时间30min至7天。

(2)至少具备下列2项头痛特点:i①双侧头痚。②压迫性或紧缩性(但非跳动性)头痛。③轻或中度头痛。④体力活动后头痛不加重。

(3)无恶心和呕吐、i无畏光和畏声。必须强调,l偏头痛合并紧张型头痛者绝非少数,l在当今生活节奏快和心理压力较大的社会条件下,l尤其应警惕这些患儿的漏诊或误诊。所谓慢性紧张型头痛与发作持续时间无关,l是指发作频率,l即至少在6个月内每月发作15天,l且绝无恶心和呕吐,l但畏光和畏声可存在,l以前称之为慢性每日性头痛。

第Ⅲ大类——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多见于年龄偏大的青少年,l小儿罕见,l但被误诊为偏头痛者不少。它是一种特发性、i表现为单侧或局部、i多为沉重或锐刺性质,l主要在眼眶或眼眶上,l伴或不伴颞部疼痛的发作。频率约为每2天8次,l每次持续15~20min,l同时出现眼结膜和鼻黏膜充血、i多涕多泪、i额面多汗、i瞳孔缩小、i眼睑下垂和水肿等。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l而缓解期也可长达数月甚至于1年左右,l故称为“丛集发作周期”。此外,l值得注意的是SeChia研究了IHS的头痛分类法,l建议加入他发现的4例颅高压伴窄脑室综合征,l以免漏诊。

关于偏头痛的共存病(comorbidity):i许多偏头痛患儿都有晕车(船)病史,l而车越小,l晕车越重,l是诊断偏头痛的一项重要线索。奇怪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也多有晕车病史,l而且易伴发各种类型的偏头痛,l如阵发性眩晕、i腹痛和周期性呕吐等。偏头痛患儿则也常伴有睡时磨牙,l以及哮喘、i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因此,l称这些病为偏头痛的“共存病”,l并认为这些疾病有相似或相同的体质、i生理及性格特征,l即性格较内向而拘谨,l但又好胜而求全;想出人头地又害怕失败,l因而容易沮丧;自控力弱又难于表达情感;而且易疲倦、i脸色常苍白、i手脚发凉、i易致低血糖、i不愿活动、i女孩较多见等。诱发因素也相似,l如紧张、i恐惧、i学习压力大、i焦虑、i烦恼、i激动、i睡眠不足,l以及噪音、i闪亮、i气候突变而致感冒等环境因素。这些情况虽在临床上常见到,l且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l但这些疾病和有关因素之间究竟有何联系,l尚待深入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