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防治讨论会诊1断
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应有高度警惕性,l须详细询问病史,l做周密的临床观察。凡有结核接触史,l结核菌素试验阳性,l或已有结核病的小儿,l出现性情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须特别注意。
(一)临床诊断
1.症状与体征:i近年来虽然小儿结脑症状较前有些改变,l如有病可以较急(特别婴幼儿),l脑表现不明显等。又有些病儿由于就诊过程中乱用抗生素(如链霉素、i卡那霉素)而不出现典型的病程,l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但临床表现从发展过程来说可分为3期:i
早期:i约1~2周。常有发热、i食欲减退、i烦躁好哭或精神萎靡不振、i便秘、i无原因呕吐,l头痛、i感觉过敏等。婴幼儿可起病急,l一发病即出现脑膜刺激症状,l或以抽风、i肢体瘫痪为首现症状。
中期:i约1~2周,l头痛及呕吐加剧,l逐渐出现嗜睡或嗜睡与烦躁相互交替.可有惊厥,l但抽风后神志似清楚,l有颅压升高症状,l前囟饱满、i脑膜刺激征,l病理反射及脑颅神经障碍症状。
晚期:i约1~3周,l以上症状逐渐加重,l神志由半昏迷而进入完全昏迷,l或于惊厥后立即进入昏迷。出现肢体瘫痪,l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发作频繁,l有明显脑积水现象,l颅缝裂开、i头颅破壶音、i呼吸不整、i高热、i喉痉挛、i去大脑强直等。最后,l可全身肌肉松弛呈软瘫,l反射消失,l出现陈施呼吸。临危时常骤然高热达40~41℃,l血压下降,l脉搏细速,l因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有下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时应疑有结脑:i①发热,l无原因呕吐,l嗜睡,l尤其持续存在时更有意义。②发热持续性,l并疑有脑膜症状和脑性兴奋和行为改变,l如急躁、i嗜睡、i失眠或哭闹不安。③麻疹、i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有持续性发热。④不规则发热持续数日后突然有抽风者。⑤持续头痛、i呕吐,l超过1周难找出原因者。⑥不论有无外伤史,l疑似头颅增大或囟门饱满者。⑦已知患肺结核或已与活动性肺结核接触的小儿,l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要注意。
2.病史方面
(1)询问结核病接触史。70%有家庭密切接触。通过对传染源及其治疗情况的了解。初步判断患儿是否为原发耐药菌株感染,l对订立治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2)急性传染病史对诊断有一定的意义,l因免疫功能低下,l对结核易感性增加,l体内如已有隐匿结核病灶就极易发病及恶化,l蔓延扩散形成急性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
3.结核菌素试验:i阳性反应时对诊断有帮助,l但少数结核病儿在病情严重及合并全身粟粒结核或合并三度营养不良、i恶病质时呈阴性,l约占5%~10%。
4.肺X线片检查:i50%~90%结核小儿有活动性肺结核,l尤以粟粒型肺结核,l一般约40%~50%结核小儿有粟粒型肺结核,l少数较大儿童可示陈旧性肺结核或肺正常。
5.皮肤结核性粟粒疹:i对诊断有意义,l刺破新鲜粟粒疹涂片,l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菌。
6.眼底检查:i眼脉络膜发现结核结节与肺X线片中见到粟粒型肺结核有同样意义,l结核病儿眼底检查可见有粟粒结节,l尤其粟粒性结核病人。
(二)实验室诊断
1.脑脊液检查11脑脊液压力增高,l外观可能清亮或略呈磨砂玻璃状,l少数可混浊,l呈黄色或出血。脑脊液细胞数一般为(0.1~0.5)×109/L,l在病的最早期以脑实质炎变为主者,l细胞数可在0.1×109/L以下,l个别可在50×106/L以下,l急性进展期或结核瘤破溃时可显著增高,l超过1×109/L。偶可高达l01×109/L以上。分类;初期或细胞数高时,l中性粒细胞也偏高,l后期以淋巴细胞占优势。治疗过程中脑脊液波动大,l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现象。生化蛋白含量升高,l一般为100~300mg/dl,l有梗阻时,l常可在lOg/L以上。当蛋白升高时,l脑脊液静置12h能见到网状薄膜。糖、i氯化物减低,l特别是二者均低为典型结核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液沉渣,l薄膜涂片找到结核菌可确诊,l必要时可作培养及动物接种。找不到细菌不能否定诊断。
2.荧光素钠渗透试验和溴比测定,l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3.体外周围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等,l可作为鉴别诊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