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二)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11993年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3年修订的在青少年(年龄≥13岁)和成人中HIV感染分类及艾滋病(AIDS)诊断标准,l采用了临床分型结合CD4+T细胞计数的分类方法[见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l1992,l41/RR-17]。其主要内容为:i

1.根据HI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为A、iB、iC三型。

(1)临床A型:i见于以下3种临床特征中的1种:i

1)急性(初次)HIV感染,l有类似流感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

2)无症状性HIV感染。

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PGL)。

(2)临床B型:i罹患下述一种非特异的症状(或),l主要包括;

1)杆菌性血管瘤。

2)口腔念珠菌病。

3)慢性、i复发性或对治疗反应差的外阴道念珠菌病。

4)宫颈(中或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

5)持续1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症状如发热(38.5℃)或腹泻。

6)口腔毛状白斑病。

7)多发性或复发性的皮肤带状疱疹。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李斯忒菌病。

10)主要合并输卵管卵巢脓肿的盆腔炎性疾病。

11)周围神经疾病。

以上其中的任何一种病征,l或与HIV感染后的细胞免疫缺陷相关,l但均不符合AIDS病期的诊断标准,l也不同于A型临床特征。其中一些病征在过去又称为AIDS相关综合征(ARC)。

(3)临床C型:i即AIDS病期,l包括25种AIDS指征的疾病,l凡罹患其中之一的HIV抗体阳性者,l即可诊断为A1DS。分别是:i

1)气管、i支气管或肺的念珠菌病。

2)食管念珠菌病。

3)浸润性宫颈癌。

4)弥漫性或肺外的球孢子菌病。

5)肺外隐球菌病。

6)慢性肠道隐孢子病(病程多于1个月)。

7)除肝、i脾、i淋巴结以外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8)并发失明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9)HIV相关的脑病。

10)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口腔溃疡(病程多于1个月)或支气管炎、i肺炎及食管炎。

11)弥漫性或肺外的组织胞浆菌病。

12)慢性肠道孢子球虫病(病程多于1个月)。

13)卡波西肉瘤。

14)伯基特淋巴瘤。

15)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

16)原发性脑淋巴瘤。

17)弥漫性或肺外的鸟型分枝杆菌病。

18)肺部或肺外的结核病。

19)弥漫性或肺外的其他分枝杆菌感染。

20)卡氏肺囊虫肺炎。

21)复发性肺炎。

22)进行性多发性脑白质病。

23)反复发生的沙门菌败血症.

24)脑弓形虫病。

25)HIV相关的消瘦综合征。

2.根据CD4+T细胞的计数结果将每种临床类型又分为3个亚型(见下表)。并规定凡CD4+T细胞小于200×106/L或小于14%淋巴细胞总数的1HIV感染者也均按AIDS病例报告。

CDC这一新的分类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了检测CD4+T细胞数的临床重要性:i

(1)扩大了AIDS病例的诊断标准,l即包括临床C型(AIDS指征的25种疾病)和AIDS指征的1CD4+T细胞数。

(2)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抗反转录病毒及预防感染的治疗。

目前主张,l如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数小于500×106/L,l即有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如AZT、iddc等)的指征:i如CD4+T细胞小于200×106/L,l则应使用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药物。但近来有文献报告:i

1)极少数病例可以同时发生HTLV-I和HIV的复合感染,l虽通常造成HIV疾病进展,l但CD4+T细胞数却反而比单纯的HIV感染者明显增高。

2)部分(5%~15%)罹患卡氏肺囊虫肺炎的1AIDS患者的CD4+T细胞数大于200×106/L。因而在这些情况下仅依据CD4+T细胞数,l就可能会影响抗病毒及预防机会性感染的用药时机,l从而提示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当密切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小儿1HIV/AIDS的诊断标准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