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第二次会议111980年9月11黑龙江(一)全国诊断标准
(1)佝偻病激期以骨骼改变程度分:i
1)轻度(I°):i颅骨软化,l方颅、i串珠等骨骼改变轻。
2)中度(Ⅱ°);有中度骨骼改变,l如典型串珠及手镯、i肋软沟、i鸡胸,l可有轻或中度下肢畸形、i前囟闭合及出牙均延迟。
3)重度(Ⅲ°):i有严重骨骼畸形,l如鸡胸、i下肢重度畸形和脊柱弯曲等。
(2)以活动程度分:i
1)初期:i有多汗、i夜惊、i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血生化改变轻微,l血清钙稍低或正常,l血清磷正常或稍下降,l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X线片可无改变或见长骨临时钙化带稍模糊。
2)激期:i多汗、i夜惊、i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明显,l可有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血清钙磷下降(磷下降程度比钙下降明显),l碱性磷酸酶继续升高。X线可见长骨临时钙化带消失、i骨骺软骨加宽,l干骺端呈毛刷状、i杯口状改变。
3)恢复期;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l血清钙、i磷逐渐回升,l碱性磷酸酶逐渐下降恢复正常,lX线片者长骨端临时钙化带重现,l以及其他恢复期的X线片所见。
后遗症:i原有佝偻病已治好,1留有程度不同的骨骼畸形或有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消失,l血生化正常,lX线片正常或仅留有临时钙化带增厚等(不属于活动性佝偻病范围)。
(二)简易诊断标准(供一般防治用,l适用于没有X线及生化检查的基层单位)
应注意病史询问,l如早产出生体重不足(<2500g),l居住条件差,l营养不足,l曰照时间短等。
(1)初期:i病史中有可能发生佝偻病的条件,l如有多汗、i夜惊、i烦躁不安等临床表现反有轻度骨骼改变等。
(2)激期:i有明显多汗、i夜惊、i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l有典型串珠和手镯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临床体征,l重者可伴有贫血或腹大,l肝易触及等。
(3)恢复期:i上述症状及体征减轻,l好转或接近消失。
后遗症:i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者。
附:i有关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说明
1.神经精神症状
(1)多汗:i经常在哺乳、i睡眠、i哭闹时头部多汗,l每睡浸湿枕头而与衣着、i室温、i气暖、i季节无关。
(2)夜惊啼哭:i经常于睡时惊跳或外界轻微刺激而突然惊醒、i哭闹。
(3)烦躁不安:i脾气乖张,l失去小儿活泼性。
上述症状多见于佝偻病活动期,l尤以小嬰儿期为著,l如能除外其他引起以上症状的因素,l并有轻度骨骼改变的体征,l可作为早期诊断参考。
2.骨骼特征
(1)头部:i
1)颅骨软化:i多发生于3~9个月的嬰儿,l轻者前囟边缘变软,l重者颞枕部呈乒乓球样软化。
2)方颅:i额、i顶部呈对称性颅骨圆突。
3)乳牙迟出:i10个月以上尚未出牙。
4)前囟闭合延迟:i指18个月尚未闭合者。
(2)胸部:i
1)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
2)肋软沟(检查时以仰卧位为准):i轻者应与囚腹部膨隆或胸大肌肥厚而形成的假相鉴别。
3)鸡胸:i胸骨前凸,l重者可使胸廓变形。
(3)脊柱后突或侧弯;检查时应注意体位以免误诊。
(4)四肢:i
1)手镯:i手腕部呈钝圆形隆起。
2)下肢畸形:i“O”形或“X”形腿。
“O”形腿:i1岁以上已能稳步行走的小儿,l取立位,l两足跟靠拢,l两关节间相距3cm(约两横指)以下者为轻度,l3~6cm者为中度,l6cm以上者为重度.此外,l股骨颈、i股骨及小腿的弯曲,l呈军刀腿、i马蹄内翻等,l可视其影响运动机能的轻重而定其沉重度。
“X”形腿;检查方法与检查“O”形腿相同,l两膝关节靠拢,l测两踩间距离,l3cm以下为轻度,l3~6cm为申度,l6cm以上为重度。
“O”形及“X”形腿,l重度时多影响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