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11988年(一)诊断依据
1.大便次数增多,l每日3~5次,l或多达10次以上,l呈淡黄色,l如蛋花汤样,l或色褐而臭,l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i呕吐、i腹痛、i发热、i口渴等症。
2,l有乳食不节、i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3.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l有阴伤液竭之象。每天排便一般在20次左右,l大便常呈水状或蛋花汤状,l呕吐较频,l小便短少,l体温升高,l烦渴神萎,l皮肤干瘪。囟门凹陷,l目眶下陷,l啼哭无泪,l口唇樱红,l呼吸深长,l亦可有腹胀等症。
(二)辨证分类
1.常证
(1)伤食泻:i大便酸臭,l或如败卵。腹部胀满,l口臭纳呆,l泻前腹痛哭吵,l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l脉滑有力。
(2)风寒泻:i便稀色淡+带有泡沫,l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l或伴鼻塞、i流涕、i身热;舌苔白腻,l脉浮有力。
(3)湿热泻:i
偏湿:i大便每日数次或十数次,l色较淡,l可伴有少量黏液,l臭气不甚,l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饮,l腹满。舌苔白腻,l脉濡。
偏热:i泻如水样,l每日数次或数十次,l色褐而臭,l可有黏液,l肛门灼热,l小便短赤,l发热口渴,l舌质红,l苔黄腻,l脉数。
(4)脾虚泻:i久泻不愈,l或反复发作,l大便稀薄,l或呈水样,l带有奶斑或不消化食物残渣,l神疲纳呆,l面色少华;舌质偏淡,l苔薄腻,l脉弱无力。
(5)脾肾阳虚泻;大便稀溏,l完谷不化,l形体消瘦,l或面目虚浮,l四肢欠温;舌质淡,l苔白,l脉沉细无力。
2.变证
(1)伤阴:i泻下无度,l皮肤干燥,l目眶及前囟凹陷,l啼哭无泪,l小便短少,l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l口渴。唇红;舌绛无津,l脉细数无力。
(2)伤阳:i便稀如水,l表情淡漠,l面色苍白,l四肢厥冷,l出冷汗;舌质淡,l脉沉细无力。(三)参考项目
1.大便镜检11可有脂肪球,l可有少量红、i白细胞。
2.大便病原体检查11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l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
3.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及电解质测定。重症腹泻有脱水、i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i钠、i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