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11988年

(一)诊断依据

1.皮肤、i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l颜色或红或紫或青,l压之不褪色,l或为高出皮面的鲜红到深红色丘疹、i红斑,l大小不一,l常呈对称分布,l数日后渐变为紫色、i棕色而消失。

2.可伴有鼻出血、i齿出血,l大小便出血等症状,l甚至颅内出血。

3.久病复发出血多者,l可出现贫血征象。

(二)辨证分类

1.风热伤络11发病较急。紫癜反复发作。小胭和臀部为多、i颜色较鲜明,l皮疹常呈对称性。伴有瘙痒、i发热,l并可见腹痛、i关节痛等症;舌尖红,l苔薄黄,l脉浮数。

2.血热妄行11发病较急,l皮肤瘀点或瘀斑,l色较鲜红,l口臭,l口渴,l面赤唇红,l或伴有鼻出血、i齿出血、i便血、i尿血;舌质红绛,l苔黄,l脉数有力。

3.气不摄血11病程较长,l紫癜反复发作,l瘀点或瘀斑颜色较淡,l面色少华,l神倦食少,l头晕心悸,l唇舌淡,l脉沉细无力。

(三)参考项目

本病包括过敏性紫癜、i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象11过敏性紫癜者,l血小板计数、i出血时间、i凝血时间,l血块收缩时间均为正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l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l出血时间延长,l血块收缩不佳。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束臂试验常呈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