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112003年病毒性心肌炎系指病毒侵犯心肌,l引起心肌细胞变性、i坏死和间质炎症,l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周身症状的疾病。以心悸气短,l面色苍白,l神疲乏力,l多汗,l甚则肢冷为特征。少数重症患儿则可发生心阳虚衰,l阳气暴脱而危及生命。常继发于感冒、i麻疹、i痄腮、i泄泻等病之后。本病属“心瘅”范畴。
1.诊断依据
(1)主要指标:i急、i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有奔马律或心包磨擦音。心脏扩大,l心电图有严重心律失常,l包括除频、i偶发性早搏以外的异位节律,lⅡ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l以及窦房或双束支、i三束支传导阻滞,l或明显的ST-T改变或低电压。
(2)次要指标:i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呼吸道感染、i腹泻等病毒感染史。有明显乏力、i苍白、i多汗、i心悸、i气短、i胸闷、i头晕、i心前区痛、i手足凉、i肌痛等症状,l上述表现至少具备两种。婴儿可有拒食、i紫绀、i四肢凉、i双目凝视等,l新生儿可结合母亲流行病学史作出诊断。心尖第Ⅰ心音明显低钝,l或安静时有心动过速。心电图有轻度异常。病程早期可有血清CPK:iCPK-MB、iGOT、iLDH增高。病程中多有抗心肌抗体(AHA、iHRA)增高。
(3)病原学诊断:i自患儿粪便、i咽拭子分离出病毒。自患儿心包穿刺液或血液中分离出病毒。心内膜心肌活检,l或患儿死后自其心包、i心肌或心内膜能分离出病毒。
(4)具有主要指标2项或主要指标1项及次要指标2项者(都要求有心电图异常指标),l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同时具备病原学3项指标之一者,l可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凡不完全具备以上条件,l但临床怀疑为心肌炎,l可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
(5)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i中毒性心肌炎、i先天性心脏病、i结核性心包炎、i结缔组织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l原发性心肌病、i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i高原性心脏病、i克山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l以及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等疾病。
2.证候分类
(1)邪热犯心;发热、i鼻塞流涕,l咳嗽咽痛或腹痛,l泄泻。兼见面色皓白,l气短,l乏力,l多汗。年长儿可诉有胸闷,l心前区痛,l心悸:i舌质红,l舌苔薄黄,l脉浮数或结代。
(2)痰瘀互结:i胸闷气短,l心悸头晕,l时欲呕恶,l胸痛叹息,l甚者咳喘不能平卧。舌微紫。舌苔白腻,l脉滑或结代。
(3)心阳亏虚;心悸头晕,l神疲乏力,l时有低热,l自汗盗汗,l纳呆食少,l面色萎黄,l易感外邪,l感邪后诸症加重。舌淡红,l舌苔薄白,l脉细无力或结代。
(4)心气不足:i心悸不安,l短气乏力,l头晕目眩,l面色欠华,l动则汗出,l夜寐不宁。少苔或剥苔,l脉细无力或结代。
(5)气阴两虚:i心悸不宁,l活动后尤甚,l少气懒言,l神疲倦怠,l头晕目眩,l夜寐不安,l烦热口渴。舌偏红,l少苔或无苔,l脉细数或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