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11995年[/B[/M]]
诊断标准主证:i①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②多发性生殖器溃疡;③眼损害:i可有结合膜炎、i虹膜睫状体炎、i眼色素膜炎、i视神经炎,l④各型皮肤损害:i可出现结节性红斑,l或多型红斑,l毛囊炎样或痤疮样皮疹及皮下血栓性静脉炎,l包括针刺试验阳性。
次证:i①关节痛或关节炎、i肌肉酸痛;②低热、i反复发热或间断发热;③消化道溃疡;④血管及心脏症状;⑤神经系统症状。
存在3个以上(含3个)主要症状,l即可诊断为完全型白塞病;两个主要症状加两个次要症状可诊断为不完全型白塞病,l其中口腔溃疡为必备条件;单纯出现两个主要症状为可疑型。
附:i实验室检查
1.发作期可出现贫血,l血红蛋白数偏低,l白细胞轻度升高,l血沉增快,lC-反应蛋白阳性。
2.免疫球蛋白IgG、iIgA、iIgM升高,l补体C9升高。总补体亦可有升高,lα1-及γ-球蛋白升高,l血清中查出循环免疫复合物,l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阳性。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l抗核核体或可出现阳性。
3.唾液酸,l脂结合唾液酸升高,l总巯基降低,l血清铜、i铜蓝蛋白高于正常,l冷球蛋白阳性。
4.凝血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Ⅷ升高,l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
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升高,l舌尖或甲皱微循环异常,l舌萆状孔头萎缩。
中医辨证标准1.热毒蕴结、i血脉失和(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主证:i口腔、i生殖器或肛门周围溃疡,l病面红肿疼痛。两目红赤,l皮肤斑疹,l红赤。
次证:i可见发热,l关节红肿疼痛,l心烦急躁,l口干喜饮,l溲赤便干,l舌体胀,l质红,l苔黄,l脉数。
2.湿热壅盛、i血脉阻滞(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主证:i潰疡红肿,l覆有脓苔,l皮肤病变红肿,l关节肿痛,l目眵增多。
次证:i可有发热汗出,l口苦粘腻,l纳呆脘闷,l大使不爽,l舌体胀,l质绛,l苔黄腻,l脉弦滑。
3.气虚湿阻、i邪郁化热(见于慢性缓解期或不典型的发作期)
主证:i溃疡偶发,l痛势不甚,l皮肤结节暗红或不红,l肢体困倦,l神疲乏力,l目不欲睁。
次证:i关节酸胀,l口粘纳呆,l女子兼见带下白浊,l经期血行滞涩不畅,l舌质嫩胖,l舌苔厚腻,l时兼黄膩,l脉缓力弱。
4.阴虚热郁、i邪阻血络(见于慢性缓解期或不典型的发作期)
主证:i溃疡点状发作,l局部红润,l有轻度灼痛,l四肢兼见皮疹、i痤疮、i结节红斑或痛或痒,l五心烦热。目涩羞明。
次证:i肢体困倦,l虚烦汗出,l口干咽燥,l头晕耳鸣,l失眠健忘,l女子经前有复发先兆,l心绪不宁,l舌质嫩红,l舌苔薄黄少津,l脉细数。
5.脾肾阳虚、i余邪未尽(见于慢性缓解期或不典型的发作期)
主证:i溃疡散发,l色淡、i疼痛不著,l皮肤结节无色或青紫,l形寒肢冷,l四末不温。
次证:i肢体困倦,l神疲欲寐,l视物不清、i弱视,l或感疲劳、i关节僵着,l或见关节囊积水。纳少,l大便溏薄,l小便清长,l腰膝酸软,l带下清稀,l月经期错后或闭经,l舌质嫩胖色暗淡,l舌苔白,l脉沉弱。
另外,l根据本病发病及病变特点,l在康复阶段症状、i体征基本消失之时,l为防止复发应继续用以理脾益气、i养血和脉之法调养气血,l燮理阴阳,l以巩固其疗效,l防范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