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会议111989年1.单纯性肥胖病11主要指因摄食过量,l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l造成体重超常的病症。
2.成人体重标准111采用:i①[身高(cm)-100]1×0.9=标准体重;②体重指数:i体重(kg)/身高21(m2),l男≥24,l女≥26。
3.儿童体重标准11采用①婴儿:i1~6个月出生体重(g)+月龄×600=标准体重;②幼儿:i7~12个月出生体重(g)+月龄×500=标准体重;③1岁以上:i年龄×2+8=标准体重(若儿童身高超过韦准,l参照成人计算)。
4.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测量法
(1)标准体重(100%)测定:i实测体重超过标判体重,l但<20%者称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仁重20%以上,l并有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网可诊断为轻度肥胖病。超过标准体重30%~50%,lF%超过35%~45%者称为中度肥胖病。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lF%超过45%以上者称为重晨胖病。
(2)体重指数测定:i体重指数≤25者属Ⅰ级;体重指数25~30者属Ⅱ级;体重指数30~40者属Ⅲ级;体重指数>40者属Ⅳ级。
(3)脂肪百分率测定:i脂肪百分率(F%)(计算公式参阅《中西医结合讲座讲义》,l1987,l83)。
(4)肥胖度测定:i
肥胖度=(实测体重—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100%。
(5)身体脂肪量(密度法)测定
身体脂肪量=[(4.95/身体密度)—4.5]×100%
身体密度=总体重(M)/总体积(V)
5.肥胖度局部脂肪贮积的测定
(1)皮下脂肪厚度B超测定法(4个测定位点):iA点:i右三角肌下缘臂外侧正中点;B点:i右肩胛下角;C点:i右脐旁一寸;D点:i右髂前上棘。皮下钳法:i测定位点同上。
(2)心包膜脂肪厚度B超测定法(6个测定位点):iA点:i主动脉根部水平;B点:i左心房室辦(二尖辦)口水平;1C点:i心尖回腔切面,l测定右心室心尖部;D点:i右心室心尖右侧1.5cm处;正点:i左心室心尖都;F点:i左心室心尖部左侧1.5cm处。
(3)脂肪肝测定:iB超法。
(4)血脂测定:i采用6项血脂标准:i血清总胆固醇(TC)、i兰酰甘油(TG)、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DL-C/1HDL-C,lHDL-C/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