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甲型肝炎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i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1A1virus,lHAV)为微小RNA病毒,l其核酸为单股正链RNA。甲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HAV感染者在潜伏期最后10天至发病后两周经粪便排出病毒,l污染水源、i蔬菜、i食品、i用具等可引起流行。HAV感染后可表现为急性黄钽型、i急性无黄钽型或重型肝炎,l也可为亚临床和隐形感染。甲型肝炎占各型肝炎之首位。甲型肝炎为急性自限性感染,l即使少数呈迁延经过或反复发病,l但仍为良性经过,l在肝内不留存持久的后遗症。HAV感染可获持久免疫力。
(2)买验室诊断:i甲肝特异性IgM抗体出现早,l一般在黄疸出现时即可检出。滴度很快升至高峰(10),l1~2个月后滴度和阳性率下降。于3~4个月大部分消失。因此。抗HAV1IgM为甲肝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抗HAV1IgG在急性期后期和恢复期早期出现。可达高水平(>10~4),l它在人体内持续存在多年甚至终生。抗HAV1IgG滴度上升≥4倍,l可以诊断甲肝。
2.乙型肝炎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i乙型肝炎病毒(heptitis1Bvirus.HBV)为DNA病毒,l病毒外层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l内层含核心抗原(HBcAg)及核心相关抗原(HBeAg)。HBV可整合人宿主DNA,l它除对肝细胞具有特殊亲嗜性外,l可侵犯其他组织细胞,l已有人证实,lHBV能在外周单个核细胞中复制,l这可能与HBV感染慢性化有关。
乙型肝炎为肠道外传播,l主要途径有:i①血液传染(包括医源性)。②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③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为:i子宫内经胎盘传染胎儿;分娩时胎儿通过欹产道接触母血或羊水而受感染;产后新生儿接触母亲唾液或哺母乳感染。围生期感染的婴儿,l85%~90%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l这是我国HBV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l在人群中60%以上感染HBV。HBV慢性感染人群罹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至少增加100倍(张树林,l1991)。
(2)实验室诊断及血清标志
1)HBsAg;①HBsAg阳性为HBV感染标志,l持续阳性达半年以上则为HBsAg携带者,l可以是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带者(无肝炎病史、i无肝炎症状体征、i肝功能正常、i肝.活检组织学正常)。②HBsAg阳性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指标不可靠.虽然滴度高者多数传染性较强,l但有些患者尽管HBsAg滴度很高,l而血中并无完整的具有传染性的HBV颗粒(Dane颗粒)。③HBsAg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急性HBV感染的“空白期。(window1phase)HBsAg消失,l抗HBs尚未出现.此时仅能检出抗HBe(IgM型);急性重型乙肝抗体反应亢进,l抗HBs与HBsAg结合致HBsAg不能被检出,l另外。输用HBsAg阴性而仅抗HBc阳性血液后,l受血者可发生典型的输血后乙肝。以上均证实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
2)抗HBs:i①抗HBs为免疫保护性抗体,l初次感染出现晚。多见于HBV感染后3~5个月,l在血中存在时间短,l一般半年至3年;再次感染HBV,l抗1HBs出现早(2~4周),l滴度高。②抗HBs与1HBsAg同时存在是一种常见模式。国内报告为7.5%。抗原抗体同时阳性也与HBV基因变异有关。③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而单项抗HBs阳性,l可能为假阳性,l尤其是滴度低者,l可通过动态监测或采用中和试验进一步确定。④有时抗HBs出现后仍有HBV复制。
3)HBeAg;①HBeAg阳性为HBV活跃复制。是传染性强的标志.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孕产妇,l其胎婴儿HBV感染的危险性高达95%.②HBeAg阴性并非HBV复制停止的标志,l60%以上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的肝炎患者血清中仍可检出HBV1DNA。③单项HBeAg阳性极为少见,l假阳性可能性大,l尤其是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时。
4)抗HBe:i抗HBe阳转意味病毒复制水平降低,l传染性降低,l但相当部分病人仍有病毒复制,l应检测HBV1DNA以确定复制水平和传染性。
5)抗HBc:i①抗HBC阳性为HBV感染标志,l可以是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②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l抗HBe由4种类型免疫球蛋白组成,l即1IgM、iIgG、iIgA、iIgE,l一般“两对半”中的抗HBC为总抗体.③抗HBC出现早,l持续时间长,l因此,l自然感染后抗HBs阳性时多伴有抗HBc阳性.④HBsAg阳性时,l绝大多数抗HBc阳性。⑤“两对半”中单项抗HBc阳性可见于下述几种情况:i若抗HBc抑制率低于70%,l则假阳性可能性大;急性HBV感染的“空白期”可见单项抗HBc阳性;输用抗HBC阳性血液可被动获得而呈现单项抗H&阳性;孕妇血中1IgO抗HBc可于妊娠2l周后经胎盘主动转运至胎儿,l因此,l8月龄以下婴儿出现单项抗HBC阳性不能作为感染标志;自然感染痊愈后早期抗HBs和抗1HBc均阳性,l随时间推移,l抗HBs滴度降至检测水平以下,l而仅出现单一抗HBc阳性;部分单项抗1HBc阳性者为低水平HBV携带者.采用较敏感方法,l如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可从携带者血中检出1HBV1DNA。
总之,l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的临床意义孵释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问题,l应当遵循密切结合临床、i选用敏感方法及多项指标联合检测与动态观察:i的原则作出综合判断。
3.丙型肝炎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i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i1C1virus,lHCV)为有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1HCV抗原性弱,l不整合人宿主细胞基因组,l与HB水相比,l病毒血症水平低,l其感染慢性化率高,l与肝萨化、i肝癌关系密切。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l但因其病毒水平低,l血液外的其他体液中病毒含量更低,l因此,l输用污染血液和血制品为主要传播途径。
(2)实验室诊断:i目前主要检测感染者的抗HCV,l但它并不能反映HCV的存在,l采用反转最多聚酶链反应(R7-PCR)法检测HCV1RNA是1HCV存在、i复制、i具有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CV1RNA水平与肝组织学改变明显相关,l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急性自限性丙型肝炎于4个月内血清1ItCV1RNA消失,l慢性化者则持续或间歇HCV1RNA阳性,l提示可用以判断急性丙型肝炎的预后;血清HCV1RNA检测尚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4.丁型肝炎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i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1D1virus,lHDV)的基因组为单股RNA,l病毒颗粒为1HBsAg,l核心由HDAg和核酸组成。HDV为一种缺陷病毒,l其生物周期的完成在许多方面需嗜肝1DNA病毒,l后者主要为其提供衣壳(如HBsAg),l以及在装配、i成熟、i释放和再感染等环节发挥作用。1HDV感染对加重乙型肝炎病人的肝损害及促进其慢性化方面均起重要作用。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同乙型肝炎。与HBV相比,lHDV的母婴传播少见,l而性接触传染相对重要。
(2)实验室诊断:i目前主要检测血清中HDAg和抗HDV。HBV与HDV联合感染时,l血清首先出现HBsAg,l急性期HDAg呈一过性,l数日内消失,l继之出现抗HD1IgM,l但滴度低,l持续时间短,l同时HBc1IgM也为阳性。如果在HBV感染基础士重叠HDV感染时,l常出现抗HBe1IgM阴性,l抗HD1IgM和抗HBC1IgG阳性。持续高滴度抗HD1IgG阳性为慢性HDV感染的主要血清标志。此外,l尚可检测肝内HDAg或血清HDV1RNA诊断HDV感染。
5.戊型肝炎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i戊型肝炎病毒(hepotitis1E1virus,lHEV)为无包膜球形颗粒,l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HEV抗原的免疫性远不及HAV抗原,l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效价较低飞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同,l为粪一口传播,l水源污染是戊型肝炎流行的主要原因,l故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过后。戊型肝炎为自限性,l不发展为慢性,l但病情较甲型肝炎为重。年老患者、i合并HBV感染、i合并妊娠均为重症化的因素。妊娠期戊肝常出现流产、i死胎、i产后出血及急性肝坏死,l尤为妊娠晚期,l病死率高达20%,l有报告达39%者(Pastorek,l1993)。1HEV感染后可获一定时期免疫力,l但持续多久尚不清楚。
(2)实验室诊断:i目前主要检测血清抗HEV,l抗HEV由阴转阳或滴度由低变高,l或抗HEV阳性滴度>l∶20,l即可诊断。此外,l尚可应用斑点杂交或PCR方法检测血清和(或)粪中的HEV1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