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l伴有骨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加,l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Kanis,l1994)。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点是骨矿含量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的减少,l骨皮质变薄,l骨小梁减少、i变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骨小梁断裂。

低骨量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l当前对于骨量的判断是测定骨矿含量(bone1mineral1content,lBMC)及骨密度(bone1mineral1density,lBMD)。1994年,l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制定的诊断标准,l在1996年5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骨质疏松症会议上由专家组予以接受,l即:i

1.正常骨量11BMD或BMC较年青成人平均值低ISD以内。

2.低骨量11BMD或BMC较年青成人平均值低1~2.5SD。

3.骨质疏松症11BMD或BMC较年青成人平均值低2.5SD以上。

4.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确定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上述骨质疏松症标准,l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