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T001.3—94
经行吐衄主要是由肝火上逆,l肺胃燥热,l迫血妄行,l致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l有规律出现吐血或衄血,l并伴有经量减少或不行的病变,l又称“倒经”或“逆经”。
1.诊断依据
(1)吐血、i衄血连续2次以上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
(2)月经量相应减少,l甚或闭而不行.
(3)应注意与鼻咽器质性病变所出现的经行吐衄相鉴别。
2.证候分类
(1)肝郁化火:i经期或行经前,l发生吐血、i衄血,l量较多色鲜红.月经先期,l量少色红质稠,l或月经不行。面赤烦热,l口苦咽干,l乳胁胀痛。烦躁易怒,l舌红苔黄,l脉弦数。
(2)阴虚肺燥:i行经前后或月经期间,l出现鼻衄或咳血。经行量少色红,l甚或不行;咽干鼻燥,l咳呛气逆,l音哑不扬,l潮热颧红,l腰膝酸软。舌红少
津。苔薄,l脉细数。
(3)胃热炽盛:i经行前后或经期发生吐血,l色紫红或兼夹食物。经行先期,l量少色鲜,l甚则闭而不行,l唇红口干,l牙龈肿痛,l口臭便秘。舌红,l苔黄燥,l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