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分类(三)

按病变进展情况分类

1.慢性龋(chronic1caries)11临床常见的龋病大多为此类型。慢性龋时龋蚀进展缓慢,l病变组织着色较深,l质地较干硬,l用挖器不易将腐质去除,l临床也称为干性龋。由于病变进展缓慢,l与病变部位相应的髓腔壁上多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因此,l慢性龋时病变不会很快波及牙髓,l到晚期才引起牙髓感染,l发生炎症。慢性龋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2.急性龋(acute1caries)11急性龋的病程较短,l龋蚀进展较快。其发病情况以及病变组织的色和质的改变均与慢性龋有所不同。

3.静止龋(停止性龋,larrested1caries)11龋病发展到某一阶段,l由于引起龋蚀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l龋损停止在某种状态,l长期不再继续发展,l这种特殊的龋损称为静止龋。静止龋大多由于表面无基釉质崩解,l暴露的软化牙本质被磨损、i消失,l病变部位受到充分的自洁作用,l龋蚀过程也就停止。已脱矿的牙本质可经唾液源性再矿化而变硬。静止龋多见于乳磨牙和第一、i第二恒磨牙的颌面窝沟处或邻面。颌面窝沟处静止龋的形成与咀嚼作用有关。窝沟处釉质崩解后形成的狳面牙本质静止龋,l外形呈浅碟状,l病变部位牙本质呈暗褐色,l表面光滑、i坚硬。邻面的静止龋多因邻牙丧失后局部清洁作用增强所致。邻面釉质的静止龋,l临床表现为表面坚硬光滑的褐色斑。

4.继发龋(secondary1caries)11牙体硬组织的疾病经过修复治疗后,l在修复体周围或下方再发龋蚀称为继发龋。继发龋的发生与修复治疗时腐质未除尽或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差有关。若窝洞内腐质未除尽,l在洞底或釉牙本质界处留有腐质,l则易在洞内形成继发龋;若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差,l如边缘不密合、i存在裂隙,l或有充填物悬突,l这些部位就极易积聚菌斑,l在修复体边缘发生继发龋。窝洞底的继发龋临床不易被察觉,l但在颌翼X线片上可见修复体下方有透影区;窝洞侧壁牙本质浅层的继发龋,l多可在病变部位的表面釉质看到墨浸状改变;修复体边缘的继发龋,l可见病变处牙齿硬组织有龋蚀的色、i形、i质变化。

此外,l龋损可能在釉板下发生,l龋蚀沿釉板侵入,l到达釉牙本质界后迅速向深部和侧方扩延,l在表面完整的釉质下方形成隐匿性龋洞,l称为微裂龋(釉板下龋)。临床偶尔看到在不易患龋的牙尖部,l表面釉质完整而有墨浸状变色,l钻开牙面即可见釉质下方的牙本质内已有较大龋洞。釉板多见于牙颈部和窝沟底。牙齿硬组织的非龋性疾病,l在病变部位也可发生龋蚀,l称为并发龋。如楔状缺损和釉质发育不全的患牙常有并发龋。龋齿经过牙体修复治疗后,l在牙面与修复体无关的部位又发生龋损,l称为再发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