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真菌感染

(一)致病性真菌感染

1.组织胞浆菌病11组织胞浆菌病发生于世界各地,l尤多见于美国俄亥俄及密苏里山谷,l是其最常见的地方性呼吸道真菌感染。

(1)微生物学:i荚膜组织胞浆菌是存在于温湿土壤中的一种双形真菌。孢子吸入肺被肺泡壁上巨噬细胞吞噬,l即可在其内生长成酵母样,l刺激T淋巴细胞等。由于其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致病,l组织胞浆菌病又称网状内皮细胞真菌病。

(2)临床表现:i在健康者多引起肺部局部炎症反应,l呈自限性钙化愈合。在免疫低下者中,l可致发热、i慢性呼吸道感染,l甚至播散到胃肠、i口腔等器官。在HIV患者肺外感染中,l口腔感染率为30%~50%,l可发生于口腔任何部位,l以舌、i腭、i颊多见。极少情况下,l口腔可为原发或单发损害,l呈单个或多个糜烂、i溃疡、i结节样痛性病损。

(3)诊断:i需分离微生物,l其生长需较长时间。可涂片、i活检及培养。镜检PAS染色可见巨噬细胞内酵母样真菌,l直径约2~5nm,l有被膜包裹,l细胞壁与收缩的原生质问有一空隙。特异性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芽生菌病11芽生菌病是一类主要见于北美的罕见真菌病,l男多于女。可致肺部或肺外感染。

(1)微生物学:i主要由皮炎芽生菌引起。其孢子存在于土壤中,l吸入后可定植于呼吸道或血行播散致系统性疾病。

(2)临床表现:i健康人吸入肺部引起轻微症状,l可自行纤维瘢痕愈合。当抵抗力低下时,l可致肺炎、i支气管炎、i胸膜炎等。肺外感染多累及皮肤,l约50%仅见皮损,l呈结节溃疡。唇、i舌、i颊、i面、i鼻常受累,l呈特征性疣状肉芽肿。

(3)诊断:i主要靠涂片、i组织培养查找真菌。镜检可见皮下组织微脓肿形成。因皮炎芽生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有交叉反应抗原,l血清学方法及皮试不具有特异性。需与恶性肿瘤鉴别。

3.副球孢子菌病11副球孢子菌病主要流行于拉美,l又称南美芽生菌病,l在某些地区呈地方病。

(1)微生物学:i由副球孢子菌引起。该菌一般存在于酸性土壤中,l可呈双锥形囊腔样芽生孢子,l直径30nm,l可通过吸入或由破损皮肤侵入人体或被食入胃肠道引起溃疡性损害。

(2)临床表现:i多呈亚临床形式,l弥漫型少见。急性肺副球孢子菌病常伴肺外感染,l以皮肤黏膜多见。波及口腔可表现为桑葚样口腔炎,l呈慢性、i颗粒样外生性损害,l因疼痛影响进食,l严重时可破坏临近口腔、i鼻、i咽喉壁及其下组织,l形成穿孔、i瘢痕。附近淋巴结很快波及,l致颈淋巴结破溃而排出大量真菌。

(3)诊断:i可涂片、i活检查找真菌,l活检可示脓性肉芽肿巨细胞和特征性芽生孢子,l有子孢子围绕。免疫扩散法血清学检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需与癌、i结核、i红斑狼疮、i梅毒等鉴别。

4.球孢子菌病11球孢子菌病极少见。

(1)微生物学:i粗球孢子菌为双形真菌,l其分生孢子极小,l可直接沉积于肺泡表面,l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l寄生、i分化,l产生大量内囊孢子破裂而致感染。在健康人群中,l大部分被免疫监护系统清除、i破坏局限,l空的小球和非活性内孢子被嗜酸性物质包绕形成肉芽肿。

(2)临床表现:i轻症呈亚临床形式,l严重感染时发热、i胸痛、i厌食,l有的呈红斑。当口咽部受累时提示疾病播散。鼻面可表现为有痂皮的肉芽肿损害,l表明疾病已充分进展。

(3)诊断:i球孢子菌素敏感试验结合临床即可诊断。

(二)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1.曲霉病11除念珠菌病外,l曲霉病是最常见的机会真菌感染。

(1)微生物学:i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腐质物、i土壤中。合适条件下生长发育,l产生孢子散入空气,l可被吸入肺部或停留在鼻腔、i鼻旁窦及口腔内。若大量吸入或宿主免疫低下时致病。特征菌丝呈有横膈的规则分支,l直径4mm,l具侵袭力,l可穿透黏膜侵入中小血管致血栓形成,l组织缺血梗死。还可产生毒素,l扩散至组织坏死,l呈急性浸润。

(2)临床表现:i感染肺部可致急性浸润性肺曲霉病。病原菌可通过鼻腔、i肺转移或口腔科操作医源性途径致过敏性鼻炎、i鼻曲霉肿或鼻窦炎;甚至侵入性损害,l以上颌窦感染多见,l可使窦壁破坏、i疼痛、i水肿,l可形成面瘘或侵入眼眶、i颅内引起相应症状;可侵入腭部、i舌后部,l表现为黄色或黑色坏死性溃疡,l易与毛霉菌病及假单胞菌属(如铜绿假单胞菌属)感染混淆。

(3)诊断:i主要依据涂片查真菌,l组织培养特异性低,l仅供参考。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沉淀素、iIgE特异抗体可辅助诊断。

2.隐球菌病

(1)微生物学:i隐球菌是一种酵母样腐生真菌,l出芽生殖。主要存在于鸽粪中,l机会致病,l免疫低下者易感。

(2)临床表现:i可呈慢性系统性肺部、i中枢神经系统、i皮肤、i口腔等感染。口腔感染报道较少见,l主要呈非特异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0%~15%并发头面部单个或多个无痛性损害,l可呈表浅溃疡、i脓疱、i结节、i肉芽肿或癌样,l区域淋巴结不受累。黏膜损害一般由血行播散或自皮损扩展而成。

(3)诊断:i临床表现结合病原菌检测。墨汁涂片或病检特殊染色可见酵母样、i圆或椭圆形、i有被膜、i直径变化大的真菌。

3.毛霉菌病

(1)微生物学:i毛霉菌属腐生真菌,l具特征性无横膈角形分支宽大菌丝,l在健康人口咽及面部可培养得到,l机会致病。免疫低下者、i大面积烧伤及重症糖尿病患者易感。倾向于直接侵入血管壁致血栓形成、i组织坏死,l可波及淋巴管。

(2)临床表现:i口颌部常表现为腭部溃疡或坏死,l也可累及牙龈、i颌部及鼻腔、i鼻旁窦,l或致面部蜂窝织炎、i麻木、i发热头疼等。也有报道见于免疫状态良好者的局限性病变。

(3)诊断:因病情发展快,l宜尽快查找特异性病丝确诊。CT、iMRI等技术对鼻脑型诊断有一定帮助。

引自:i

Boyd1R1F,lHoerl1B1G.Basical1Medical1Microbiology.4thed,lBoston;Little1Press,l1991,l749~793

Economopoulou1P,lLaskari1G,lKittas1C,let1al.Oral1Surg1Oral1Med1Oral1Pathol1Oral1Radio1Endod,l1998,l86(3):i203~206

Muzyka1B1C,lGlick1G,lJ1Am1Dent.Assoc,l1995,l126(1):i63~72

Ng1K1H,lSiar1C1H,lOral1Surg1Oral1Med1Oral1Pathol,l1996,l81(3):i303~307

Piluso1S,lFicarra1G,lFrank1M,let1al.Oral1Surg1Oral1Med1Oral1Pathol,l1996,l82(2):i166~169

Warnakulasuriya1K1A1A1S,lHarrison1J1D,lJohnson1N1W,let1al,lJ1Oral1Pathol1Med,l1997,l182(4):i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