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
1987年,l英国正畸标准工作会议上制定的
1992年,lRichmend等发展了这种专门用于测量治疗后牙、i颌改变来评价正畸治疗效果的方法。对形成错颌的各种不同的特征包括牙齿的排列、i磨牙颌关系、i覆盖、i覆颌及中线不正设计一个分值(分值的标准分别见下表),l每个分值加起来形成总分值,l它代表该病例与正常颌的差异程度,l0分表示颌排列好,l而高分表示异常排列程度加重,l治疗前后模型的总分值差异则代表了正畸治疗结果的改善程度。
根据统计学需要,l每项打分时需要加权处理,l其中前牙段的牙列错位和颊侧咬颌关系的权重为1、i覆盖、i覆颌、i牙弓中线的权重为6、i2、i4,l上下牙弓的实测值乘以权重后相加形成加权总分值,l通过两项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改程度:i①加权PAR分值的减少程度。②加权PAR分值的减少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