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分类

Callender等(1931)根据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组织病理学,l将肿瘤分成六类。此分类法虽应用较广,l但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发现此分类不客观,l在混合型中未能说明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各占多少百分比。束状型细胞均系梭形细胞,l只是排列成束状。另外,l有学者发现在按Callender分类中的梭形细胞A型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有转移至肝脏或其他器官,l说明梭形细胞型并非完全良性。为此,lMcLean、iZimmerman等(1978)改良了Callender分型,l使其更为准确,l与肿瘤预后相关。McLean的分类法分为:i梭形细胞色素痣、i梭形细胞恶性黑色素瘤、i混合细胞色素瘸、i上皮样细胞黑色索瘤。此分类在病理诊断上不再使用梭形细胞A、iB型。

目前,l世界上广泛采用1980年WHO制定的分类标准,l将其分为四类:i

1.梭形细胞型

梭形细胞A型:i75%以上为梭形A型细胞,l余为梭形B型细胞。

梭形细胞B型:i25%以上为棱形B型细胞,l无类上皮样细胞。

2.类上皮样细胞型11类上皮样细胞占75%以上,l余为梭形A型或梭形B型细胞。

3.混合细胞型11由类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

4.其他11不符合上述分类的,l如坏死型、i气球样细胞型等。

根据黑色素瘤细胞的组织形态,l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主要分为四种类型:i

(1)梭形细胞A型:i细胞呈长梭形,l细胞膜界限不清,l胞核小、i细长,l其中央常有一线状核膜纵褶,l胞核内染色质均细,l无核仁。病理性核分裂相罕见。

(2)梭形细胞B型:i细胞体积稍大,l呈椭圆形,l胞核呈长椭圆形,l核染色质粗,l常可见一个界限清楚的小圆形、i深染的核仁。此类细胞较棱形A型细胞排列密,l且易找到病理性核分裂相。

(3)上皮样黑色素瘤细胞:i细胞体积较大,l呈圆形或多边形,l形状或大小均不一致,l胞膜界限清楚,l胞浆嗜酸。胞核较大,l核内有一大而深染的核仁(嗜双色)。此型瘤细胞有明显异形性和病理性核分裂相,l瘤细胞之间黏附性很差。

(4)其他:i如气球样细胞型、i坏死型,l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