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眼位偏斜方向分类1.水平斜11最常见。又分:i①共同性内斜(concomitant1esotropia)。②共同性外斜(concomitant1exotropia)。
2.垂直斜共同性垂直性斜视明显少见。
根据眼位偏斜时间分类1.恒定斜11最多见。
2.1间歇斜11实际上是隐斜向显斜转变的过渡阶段,l除间歇性内、i外斜外,l还包括周期性内斜和时间性斜视(即看远时斜或看近时斜等)。
间歇性外斜是由于外隐斜发展为恒定性外斜的过渡阶段,l是恒定性外斜的前期。临床上比较常见,l多在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时出现外斜。此外,l当非主眼外斜的同时,l往往合并上斜位,l这种情况虽然有时为器质性因素所引起,l但绝大多数是由于被抑制眼转回生理性休息眼位所致。
间歇性内斜常为恒定性内斜的前期,l例如调节性内斜的初期往往为间歇内斜。此外,l还有的内斜只表现在某种注视距离时,l严格说来,1也应属于间歇性内斜。
3.周期性内斜11此型内斜的特点为内斜的出现具有明显的而且非常规律的周期性。多数为一目内斜一目不斜(或轻微内斜),l严格说来,l此型病人实为一种有规律的间歇性斜视。多见于lO岁以内的儿童,l但个别病例可于成年时期发病,l其发病原因不详,l发作时斜度较大,l一般约30°~40°之间。
根据眼位偏斜与调节的关系分类1.1调节性斜视11主要为调节性内斜。
调节性内斜是共同性内斜的主要类型,l约占共同性内斜的四分之一,l主要见于中度远视眼患者。所谓调节性内斜,l足由于过度使用调节而引起调节性集合的过量所产生的内斜服位,l其可被消除过度调节而矫正眼位的偏斜。一般在2岁半至3岁期间发病,l因为这是调节与集合开始建立联系的年龄,l在此年龄之前发生调节性内斜者极为少见。发病初期为间歇性,l仅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内斜,l但日久将转成恒定性斜视。
(1)完全调节性内斜:i此种斜视当远视全矫后,l内斜即消失,l但去掉眼镜时,l眼位仍然偏斜,l此种斜视不应进行手术治疗。
(2)部分调节性内斜:i这类病例,l戴镜只能矫正部分斜度,l剩余的斜度可手术矫正,l因而这类内斜病人手术前手术后都应戴镜。
2.1非调节性斜视这种斜视与调节因素无关,l戴镜与否其斜度没有变化,l或者根本没有屈光不正。
根据眼位偏斜与异向运动的关系分类l.集合过强型内斜11此类病人看近时内斜程度较看远时明显严重。
集合过强型内斜的主要特点有四:i
(1)斜度主要表现于看近时,l看远时可为正位或内斜较轻。
(2)患者不一定有远视,l即使有远视者,l戴镜对斜度不一定都能够减轻。
(3)AC/A比率大干正常。
(4)看近时,l集合增强的同时,l有的合并垂直斜位。
2.分开不足型内斜此类病人看远时内斜,l而看近时可以是正位。
此型内斜主要表现在看远时斜度较大,l而看近时仅为内隐斜或斜度较小。与先天性近视可能有关,l因其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
3.分开过强型外斜11其看远时外斜程度明显较看近时严重。主要表现为看远时比看近时的斜度明显,l其斜位最容易表现在功能性休息眼位(即相对性休息跟位)时,l即当患者完全不注意凝视任何特定目标的场合时出现明显外斜位,l患者往往合并“V”现象。
4.集合不足型外斜其看近时外斜,l看远时可以正位AC/A比率低于正常。
根据眼位偏斜的原因分类1.原发性共同性斜视。
2.继发性共同性斜视继发于某眼外肌的轻度麻痹等。
此类内斜主要继发于某些轻度麻痹性斜视和发生于儿童时期的某些眼病,l如角膜云翳等。此外,l由外斜矫正过度而产生的内斜,l亦属此类。
此型外斜是由于一眼视力障碍或眼外肌轻度麻痹等原因,l造成双眼单视的破坏,l而呈现分离眼位所形成的外斜。其发病早晚不一,l对视功能造成的危害也不相同,l往往由于原发病的不同,l其临床表现也有较大差异。治疗主要是根据原发病进行不同处理。
根据眼位偏斜的眼别分类1.单眼性斜视11即斜眼固定为某眼,l由于某眼长久性偏斜,l往往产生斜视性弱视等视功能改变。
2.交替性斜视11即两眼交替偏斜,l因而也就两眼交替注视,l以交替性内斜为常见。
交替性内斜主要表现为两眼分别单独注视,l并交替使用,l斜位不固定眼别,l而是交替表现在非注视眼上。一般发病较早,l有的生而有之。斜度大多较大,l常为30°左右,l两眼视力相同而且良好。
交替性外斜与交替性内斜大致相似,l仅只眼位偏斜方向不同而已。其亦为单眼交替注视,l而另眼即非注视眼交替呈现外斜,l双眼视力一般相似且多半良好,l但双眼单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
其他分类1.先天性共同性斜视11因发病早,l双眼单视的生理功能根本没有发育,l因而治疗效果不佳,l尤其不能获得功能治愈,l除非很早期进行手术矫正。
2.急性共同性斜视11主要指在成年时期突然发病的共转性斜视。其实儿童的共转性斜视多半也是急性发病,l其又分为急性共同性内斜和急性共同性外斜,l除眼位突然发生偏斜时,l患者大都有复视症状,l而且其复视特点为共同性。
急性共同性外斜极为少见,l主要继发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患,l主觉有交叉复视症状,l斜度一般在15°以上,l无眼外肌或核下性麻痹体征,l同向共同运动无障碍,l眼科一般不做治疗。
急性共同性内斜:i是一种发病较晚的突然出现斜位的共同性内斜,l病人均有复视症状,l但无眼球运动障碍表现,l所以不难与麻痹性内斜鉴别。其复像为水平侧复像,l且各方向距离相同,l可为内隐斜、i间歇性内斜或恒定性内斜,l斜度一般在25°以内,l主要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l甚至发生于老年人。
3.盲点综合征11所谓盲点综合征(Mind1spotsyndrome)即某些内斜患者,l为了避免复视,l而以斜眼的生理盲点部他即视盘处与注视眼的黄斑中心窝处相对应,l同时斜眼的黄斑中心窝处亦恰与注视眼的视盘部相对应,l从而避免了复视现象,l这种情况又称盲点内斜(bindspot1eslyopi)。本综合征首先由Adamo所发现,l到本世纪中期Swan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研究,l故又称Adams1Swan综合征,l其斜度为12°~18°内斜,l一般无异常视网膜对应,l往往有良好的融合能力和立体觉,l其在双跟单视野内没有抑制性暗点存在,l多半两眼视力较佳。
4.A-V型斜视。
5.微小度数斜视(mierotropia)斜度在15°内。
6.反向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特殊斜视,l甚可见于同一眼上,l有时内斜,l有时外斜,l或一眼注视时,l另眼内斜;而另眼注视时,l该眼却外斜,l此种特异的反常现象称为反向斜视。本病常见于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或分离性垂直偏斜。其临床特征为:i斜角极易变动,l不易测得固定数值,l一般均在内斜5°~20°,l外斜10°~25°之间变动,l均有内斜与外斜同时存在的特点,l多数双眼视功能不良且为远视。
7.特发性斜视11即原因不明性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