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睑裂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1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l多发生于自发的基因突变,l但常表现出家族性,l即产生于基因突变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延续。以睑裂狭小、i上睑下垂、i反向内眦赘皮、i内眦远距为主要征象,lAon1Ammon于1841年首先报告本病,l并指出有遗传性。Komoto于1921年详细描述本病,l称睑三联征。本病国外少见,l而国内较常见且因部分患者伴有全身异常表现,l迄今对本病命名尚未统一,l计有小睑裂综合征、i1Komoto综合征、iVignes综合征,l睑四联症等,l较通用的名称是小睑裂综合征(BPES)。
1.主要的眼部特征
(1)小睑裂:i眼睑裂长度明显较正常短,l仅20mm左右。
(2)上睑下垂:i患者的睑裂狭小,l不仅垂直径较短,l水平径也明显较正常为短,l上睑提起功能明显限制,l常为完全性上睑下垂。
(3)内眦赘皮:i多为反向性,l由下睑向上延伸与下睑连成一线,l呈新月形,l向上终止于上睑的睑板部。上下睑组织部分缺损,l
(4)内眦远距:i患者内眦间距约为40mm。其外眦间距一般正常,l且鼻梁低平,l睑裂狭小,l加之内眦赘皮将内眦向外推移,l造成内眦间距宽。
2.1其他眼部表现
(1)屈光不正和弱视。由于完全性上睑下垂,l睑裂狭小,l患者视力发育受到影响,l多有屈光不正性弱视形成。
(2)下睑外翻。病人上下睑皮肤,l皮下脂肪增厚,l缺乏弹性,l皮肤不足而下睑外翻。
(3)睑板短小,l泪小点外移,l泪小点,l半月壁襞发育不良,l可有泪小点闭锁。
(4)无重睑。
(5)内眦韧带浅头附着点移位:i在正常止点泪囊前嵴的浅面呈悬浮外移状态。
3.相关的眼外异常表现
(1)圆睑(儿童)。
(2)鼻梁低平(儿童)。
(3)耳畸形:i包括低位耳、i垂耳、i后旋耳、i耳郭畸形等。
(4)女性不孕症(Ⅰ型)。
(5)轻度的智力发育障碍(常为散发者)。
本综合征有典型的眼部、i面部特征,l但它并不是唯一具有小睑裂,l1上睑下垂的综合征,l在Marden-Walker综合征、iOhdo综合征、iOSA综合征等中也可出现。但以上综合征则以身体发育迟缓,l大脑结构异常或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l小睑裂或上睑下垂可能会伴随出现。
引自:i
Harrar1H1S,let1at11995.J1Med1Gener,l321:i774~777
Ishikiriyama1S,letal119931Am1J1Med1Genet,l471:i487
PetterS1,1et1a1.1996.Acta1Ophthalmol1Stand,1741:i45
ScotteO,1et1al1,11996.Ophthalmol1Clin1Nor1Am,19(2)1:i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