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从发病日起的整个病程分为8期,l即1~4,l5~7,l8~10,l11~14,l15~21,l22~28,l29~35日及听力稳定期,l分别计算各期每例患者听力稳定时的平均听力(250、i500、i1kHz、i2kHz、i4kHz的听阈算术平均值)及各期所有患者听力稳定时的听阈均值和标准差,l并分析这些数值与听力损失程度、i频率、i高低频听力差值、i前庭症状、i年龄、i相邻两个病程分期间的听力恢复幅度、i重振试验及初诊时间的关系,l进行统计学分析,l根据显著性水准确定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l进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l各病程分期当时的实际听力损失程度与听力恢复的优劣关系最密切。在疾病的早期(即1~4日期),l听力损失在80dB以上,l尤其是大于90dB的突聋患者,l其听力稳定时的听力损失值依然较大,l而当时听力损失小于80dB者则预后良好。第二期(5~7日期)与第一期情况相似。第三期(8~10日期)以后,l不仅当时听力损失在80dB以上者预后不良,l即使是当时听力损失小于80dB的患者,l也出现听力损失程度越严重听力恢复越差的倾向。从频率方面分析,l也有类似情况,l亦与听力损失程度有关。在早期阶段,l高频听力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较低频区者更为密切。在其他因素中,l第五病程期(15~21日期)以内,l相邻两个期间的听力恢复幅度越大,l听力稳定时的听力损失值越小,l第三病程期(8~lO日期)以内,l有前庭症状者听力恢复差,l听力损失大于90dB者则前庭症状与预后无关;第四病程期(11~14日期)以后各期前庭症状与预后无明显关系;250Hz听力损失严重时,l有前庭症状者听力恢复较无前庭症状者差;伴有旋转性眩晕者比仅觉摇晃不稳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