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11997年11海口

诊断标准

(一)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1.记分条件11①常年性发病,l具有打喷嚏(每次连续3个以上)、i流清涕和鼻黏膜肿胀三个主要临床表现,l一年内发病日数累计超过6个月,l一日内发病时间累计超过0.5小时。②病程至少1年。

2.记分标准11有明确吸入物致敏原线索,l有个人和(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l发作时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l各记1分,l共3分。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l至少有一种为(++)或(++)以上;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l且与皮肤试验及病史符合,l各得2分,l共4分。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粒细胞阳性和(或)鼻黏膜刮片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阳性得1分。

得分6~8分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l3~5分为可疑变应性鼻炎,l0~2分可能为非变应性鼻炎。

(二)花粉症

1.季节性发病,l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l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l至少两年在同一季节发病。

2.发作期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发作期鼻分泌物和(或)结膜刮片嗜酸粒细胞阳性,l或鼻黏膜刮片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阳性。

4.花粉变应原皮肤试验早阳性反应,l至少一种为(++)或(++)以上,l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i眼结膜试验阳性。

疗效评定标准

1.为了准确地、i客观地评定疗效,l应进行:i症状分级(见下表)和体征分级。

体征分级:i下鼻甲与鼻底、i鼻中隔紧靠,l见不到中鼻甲,l或中鼻隔黏膜息肉样变、i息肉形成,l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l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l记录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l鼻中隔、i中鼻甲尚可见,l记录为1分。

2.临床研究和总结资料时应设对照组。

3.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和,l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