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或初期)咽梅毒:i
1.初期梅毒下疳多见于青壮年,l多为接触感染,l在接触后10~20天发病。
2.一侧咽痛,l灼热或不适,l若伴有其他化脓菌感染则疼痛重且伴头痛和发热。
3.好发于一侧扁桃体,l充血肿胀,l触之坚硬,l表面有溃疡,l上有污秽伪膜覆盖。
4.同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i压痛,l活动、i质地坚硬,l但不化脓。
5.病程比一般炎症长,l可达l~2个月,l
6.溃疡分泌物可找到梅毒螺旋体。
第二期咽梅毒:i
1.二期梅毒为玫瑰疹,l多在下疳发生后6~8周发病。
2.咽痛及不适,l可伴有低热,l头痛及乏力。
3.玫瑰疹:i好发于咽峡,l尤其是软腭游离缘,l黏膜呈弥漫性暗红色充血并有小红点。
4.黏膜斑:i在玫瑰疹之后发生,l见于唇、i舌缘、i颊黏膜、i软腭、i悬雍垂和扁桃体黏膜有数日和大小不一的扁平灰白色斑。
5.玫瑰疹可同时发生于全身,l伴有淋巴结肿大,l颌下、i枕下及肽骨滑车上淋巴结肿大。
6.梅毒血清学反应阳性、i病变处分泌物可找到梅毒螺旋体。
第三期咽梅毒:i
l.三期梅毒瘤发生于下疳发生后3~4年,l为未治或未彻底治愈的病例发生。
2.咽症状不重,l产生进食困难或食物从鼻孔反流,l说话带鼻音。
3.好发于腭部及腭弓、i咽后壁,l鼻咽和舌根也可发病。先局部浸润,l呈红色隆起肿块,l肿块软化,l破溃后形成深的溃疡,l腭部形成穿孔,l最终形成瘢痕或狭窄。
4.1血清学反应呈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