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下咽及气管肿瘤的分类

WHO《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类型》第1版于1978年面世,l这个分类法包括喉、i下咽及气管肿瘤。那时是以肿瘤及类似肿瘤损伤为依据,l其命名法被广泛应用。近15年来,l由于病理组织学、i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的应用,l有必要对WHO肿瘤分类法进行修改。

新分类法(见下表)像其前身一样,l是以常规光学显微镜下显著的组织学特征为依据。仍然对辅助技术如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加以限制,l但这些技术在特殊情况下如对神经与内分泌作用的肿瘤是有帮助的。第2版比第1版更完善、i更详细,l有32个新病种包括在内,l其中13个为恶性上皮肿瘤,l6个为大唾液腺恶性肿瘤。

淋巴上皮瘤是一种特殊类型,l在组织学上与鼻咽部未分化癌的淋巴上皮相同。

在新肿瘤分类法中,l基底鳞状细胞癌是一个新的形态学及遗传表型病种,l带有独特的预后特性。这种特殊的肿瘤与原位癌和(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有关。基底细胞成分由小的、i核含染色质多的密集细胞组成,l细胞质少,l小囊间隙所含的物质用PAS染色类似黏蛋白和(或)Alcian蓝色,l在小叶中心区域有可凝固的坏死病灶呈透明变性。超微结构下,l基底细胞有罕见的张力丝及不同数量的桥粒,l肿瘤显示对细胞角蛋白、i上皮膜抗原、i癌胚抗原、i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lS-100蛋白及Vimentin有反应。

这种肿瘤有攻击特性,l这点有别于其他肿瘤。基底细胞癌很难与腺样囊性瘤、i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相鉴别。

以前分类法中不明确的“其他”类型已放弃,l但确有可疑的病种,l如嗜酸性腺瘤(大嗜酸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于是用电子显微镜、i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更准确鉴别和进行更可靠的肿瘤分类。

虽然新WHO分类法的内容比以前更丰富,l但文献中描述的一些肿瘤已不包括在内:i如脂肪癌、i黏液样腺癌、i恶性颗粒细胞癌、i恶性肌上皮瘤、i恶性间质瘤、i喉胚细胞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仅类癌瘤及副神经节瘤被列入早期WHO分类学中;非典型类癌瘤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瘤现已加入分类中,l这些肿瘤具有组织学、i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特征,l更常见的为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l因此,l这些肿瘤的诊断仅在排除肺部常见肿瘤后作出。非典型类癌瘤在喉部并非罕见,l它是非鳞状喉癌的最常见类型。现在,l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瘤也特别被提及并作为独立的病种,l该肿瘤通常预后不良,l发展快且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