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鼻咽部原发癌症状

1.涕血与鼻出血11发生在鼻咽顶后壁的病变,l在用力回收鼻腔或鼻咽分泌物时(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清晨洗漱过程中),l由于软腭背面与肿瘤表面相摩擦,l此时轻者可引起涕血(又称回缩性涕血),l重者可招致大量的鼻出血。临床见到不少早期病例就是由此引起注意而被及时确诊。

2.鼻塞原发于鼻咽顶部的肿瘤常向前方浸润生长,l从而导致同侧后鼻孔与鼻腔后的机械性阻塞。临床上大多呈单侧性鼻塞且日益加重,l一般不会出现时好时差的现象。

3.耳鸣与听力减退11位于鼻咽侧壁和咽隐窝的肿瘤常更多地浸润、i压迫咽鼓管,l使鼓窜形成负压,l出现渗出性中耳炎的体征(耳镜下可见鼓膜内陷,l甚至鼓室积液)。此时,l患者可有耳鸣和(或)听力下降的症状。同时耳内有闷塞感。病状轻者如进行咽鼓管吹张术可以获得暂时的改善。至于病者的听力减退,l主要是机械堵塞引起的传导性听力障碍(音叉捡查:iWeber检测偏患侧,l骨导大于气导),l而不足听神经的受侵犯。

4.1头痛11鼻咽癌原发病灶引起的头痛特点是,l单侧的持续生疼痛,l部位多在颞部、i顶部,l其性质常为锐性的刺痛。26.19%的病例以此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头痛发生原因较复杂,l既可以足由于肿瘤压迫、i浸润脑神经或颅底骨质,l也可以是局群感染或血管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疼痛。显然,l鼻咽痈的这种头旃特征是不难与高血压、i感冒等引起的头痛相区别的。

鼻咽原发癌灶的外形,l常见者有结节型、i浸润型,l菜花型、i溃疡型以及黏膜下型。有时鼻咽镜下还可以见几种类型同时存在。其中溃疡型与菜花型者临床上较易发生鼻出血,l甚至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l不可不予注意,l而其他各种类型则与症状、i体征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值得特别指出的是,l少数鼻咽癌患者其鼻钢部在鼻咽镜或鼻咽纤维镜下,l甚至在X线和CT检查下都观察不到任何异常,l因此,l凡出现上述症状者必须严格检查与追踪,l直到最后确定或排除鼻咽癌为止。

再者,l鼻咽部的原发病灶可以向其周围任何一处的解剖结掏发生浸润和压迫,l向上破坏颅底骨质(多在颅中窝),l侵犯多对脑神经、i海绵安和蝶窦;向下伸延至口咽,l甚至喉咽;向前突入鼻腔、i筛窦、i上颌窦、i翼腭窝、i眼眶;向后侵犯第一、i二颈椎。更常见的是,l向两侧扩展到茎突前、i后间隙,l以致临床上出现多个不同部位的相应症状,l特别是比较复杂的脑神经症状。

脑神经损害

人体的12对脑神经均可受鼻咽癌瘤的压迫或侵犯,l其发生率在确诊时为33.9%。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i①鼻咽癌所引发的脑神经损害,l其部位不在该脑神经的中枢处,l而是发生在其离脑(或更下方)的位置。②大多数脑神经症状见于鼻咽原发灶的同侧,l仅少数病例可出现对侧,l甚至双侧同时受损。③虽然临床上常见多对脑神经相继或同时受累,l但其中以三叉、i外展、i舌咽、i舌下等脑神经受侵较多,l而嗅、i面和听神经受累较少。

鼻咽癌侵犯脑神经的途径常因困人而异,l较多见的方式有:i①由鼻咽部向上经颈内动脉管或破裂孔抵达颅中窝,l浸润至岩尖、i圆孔、i卵圆孔,l海绵窦,l引起动眼、i滑车、i三叉、i外展神经的损害症状。②肿瘤抵达颅中窝后即转向前方,l经眶上裂进入眼眶,l招致眼球运动障碍或突眼。③鼻咽病灶向外侧浸润,l累及茎突前、i后区,l使舌咽、i迷走、i副、i舌下等肺神经以及颈交感神经受损害三叉神经的二级分支,l如下齿槽、i耳颞和舌神经有时亦可受损。

各对脑神经及颈交感神经受累的部位和主要症状如下:i

1.嗅神经11受损害后可出现嗅觉减退,l但必颓与肿瘤和炎症等由于机械性堵塞鼻腔所致的嗅觉减退相鉴别。因此,l临床应在确定有颅前窝筛板区受破坏时才可作出嗅种经损害的结论。

2.视神经11鼻咽癌常在视交叉与视神经孔之间浸润压迫此神经,l引起单侧视力减退,l甚至失明。体检可见瞳孔扩大,l光反射消失。眼底镜下则显示视乳头萎缩,l有颅内压升高者可见视乳头水肿。少数病者因肿瘤累及视交叉区,l则可产生双侧视力障碍,l表现出鼻侧偏盲或颞侧偏盲,l严重者可致双耳失明。

3.动眼神经11起于中脑,l沿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颅前窝与颅中窝的交界处)离颅,l支配内、i上、i下直肌,l以及下斜肌和提上睑肌。癌组织可在颅中窝或眼眶内压迫此神经,l使上述各条眼球运动肌肉瘫痪,l眼球处于半固定状态(只能向外及外下方移动),l同时上眼脸下垂,l不能睁眼,l瞳孔散大,l对光及调节反应消失。

4.滑车神经11随动眼神经出眶上裂,l支配上斜肌,l受侵后可致眼球不能向外下方侧视,l临床上均见与动眼神经同时受损害。

5.三叉神经11常见受累,l它含有两种神经纤维:i①运动纤维,l在颅中窝穿过卵圆孔分支至咀嚼肌(包括嚼肌、i颞肌,l翼内肌、i翼外肌),l鼓膜张肌和腭帆张肌等。②感觉纤维,l起自半月神经节,l分出眼支(经眶上裂离颅)、i上颌支(经圆孔离颅)和下颌支(经卵圆孔离颅)。鼻咽癌可在颅中窝或茎突前间隙处压迫三叉神经的3个分支或下颌支的一些分支。常见的受损体征是:i患侧面部(由前额至下颌部)的感觉障碍,l跟外眦角以上山眼支分布,l外眦至口角问由上颌支分布,l口角下由下颌支分布,l咀嚼肌萎缩,l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企,l甚至张口障碍。少数病者可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剧痛。

6.外展神经11起自脑桥,l向前经颞骨岩尖至海绵窦,l与动眼,l滑车神经一同穿眶上裂抵达眼眶,l支配外直肌。受损后眼球不能外展,l产生复视,l并可呈明显的内斜视。在鼻咽癌病例中,l外展神经的受累最为常见。

7.面神经11源自脑桥末端,l其行程和分支比较复杂,l但鼻咽癌引起的而神经损害,l其部位绝大多数发生在茎乳孔周围。临床表现是:i单侧面肌瘫痪,l致患者不能皱额,l口角歪斜,l无法吹口哨,l与常见的末梢性面瘫(Bell麻痹)的表现一致。

8.听神经11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两部分组成,l由于它位于岩骨之间,l鼻咽癌极少侵犯。在病者未取得X线或CT检查以及有关功能检查证实确为听神经损害之前,l切勿仅凭患者主诉有听力下降和头晕便做出听神经受累的诊断。

9.舌咽神经11起于延脑,l由颈静脉孔离颅后窝。它含有运动和感觉两种纤维,l受损的表现是:i软腭患侧下塌,l恳雍垂偏向健侧,l发“啊”音时软腭不能收缩,l同时咽部及舌后1/3感觉减退,l饮食吞咽时易发生反呛。

10.迷走神经11由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l经颈静脉孔离颅,l受损的症状是:i吞咽障碍、i反呛、i咽反射消失、i声嘶(喉镜检查时可见患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

11.副神经11由脊髓支和延髓支组成,l前者起于颈髓,l后者起于延脑,l经颈静脉孔离颅,l支配胸锁乳突肌及部分斜方肌。受累的表现是患侧斜方肌上方萎缩,l但头的转动由于尚有其他颈深肌的支持,l故不致出现明显的障碍。

12.舌下神经11源自延脑,l由颈静脉孔后下方的舌下神经孔离颅,l支配舌部肌肉。典型的受累体征是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l病程长者可见病变侧舌肌萎缩和肌纤维震颤。

除上述的12对颅神经外,l当鼻咽癌侵犯至茎突后间隙内累及舌咽、i迷走、i舌下和副神经时,l还可累及颈交感神经,l引起同侧眼球内陷、i眼裂变窄、i瞳孔缩小及患侧少汗或无汗,l又称Horner综合征。

颈淋巴结转移

对鼻咽痛患者来说,l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肿块是十分重要的。约80%的病人有这一体征,l甚至约12%的病者是以“颈块”为第一症状的。

颈部的淋巴结包括有:i颈内静脉链组(临床上可分为颈深上、i中、i下组)。副神经链和颈横动脉链组3个主要的淋巴引流区。此外还有颌下,l颏下、i腮腺下极等组的淋巴结与上述三组淋巴结互相沟通。鼻咽部的癌细胞虽然可以转移到任何一个部位的淋巴结,l但临床上最常见的部位是颈深上组的淋巴结首先受累,l然后再转移至其他各组。颈深上组的“典型”部位是:i下颌角后方,l乳突的前下方,l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初时由于肿大的淋巴结表面有厚实的胸锁乳突肌覆盖,l患者难以注意到,l即使是医生检查亦不易触及。随着病程发展,l肿块可日益增大,l质地亦更为韧实,l基底可由活动变为固定,l甚至浸润至表而的皮肤。有的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灶只局限在某一或两组淋巴结,l但有的患者其肿大的淋巴结可遍及全颈,l或互相融合成巨大包块。少数病例还可出现“跳跃式”转移,l即颈上区无肿大淋巴结,l但颈下部或锁骨上窝已有转移病灶。

远处转移

由于鼻咽癌细胞91%以上分化不良,l放疗后20%~30%的病人可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l甚至部分病蜊初诊时已有远处转移灶。

在大多数情况下,l远处转移灶出现之前先有颈淋巴结转移,l由上颈至下颈,l然后再到达锁骨上窝。继之,l右侧的癌灶可由颈淋巴总干进入颈、i锁静脉角处注入静脉,l左侧的癌灶则由颈淋巴总干进入胸导管,l再从静脉角进入静脉,l最后由血流至肺转入大循环向全身扩散、i转移。此外,l鼻咽癌灶还可直接侵犯椎静脉系统,l癌细胞可由椎静脉、i肋间静脉、i腰和盆底静脉向脊椎、i肋骨和盆骨发生转移。一般而吉,l虽然全身各处均可出现癌的转移,l但其中以骨(包括颈椎、i腰椎、i胸椎、i骨盆、i股骨等)、i肺、i肝最为常见,l其临床表现如下:i

1.骨转移11大多为溶骨性表现,l部分可见“肿瘤性新生骨”,l即所谓成骨性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固定性疼痛和压痛,lX线摄片往往要在有疼痛症状后3个月才发现改变,l而用ECT扫描则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6个月发现转移灶。

2.肺转移11患者可有咳嗽、i血丝痰、i胸痛等症状,l如纵隔受累常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嘶。X线或CT检查可见单侧或双侧肺散在性结节状的转移灶,l并由小增大,l甚至引起胸水和呼吸困难。少数病例可导致杵状指。

3.肝转移11主要表现为肝区痛,l肝肿大硬实或呈结节状。B超或CT检查对了解病变情况其有重要的价值。此外,l90%以上的此类病者可伴有不规则的发热或弛张热,l体温变化一昼夜间波动在l℃以上。

临床分型

大多数癌瘤的临床表现是按照“局部扩展→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播散”的规律发展的,l虽然有时也可出现“跳跃”或“逆反”的情况,l可是,l鼻咽癌则可在同一病理性质下,l临床出现截然不同的类型,l即在病程发展至一定程度后,l就按下述3种分型之一而固定发展。

1.1上行型11又称脑神经型。患者有第Ⅱ、iⅢ、iⅣ、iⅤ、iⅥ对脑神经受侵犯和(或)颅底骨质破坏,l但没有颈淋巴结转移。

2.下行型11X称颈淋巴结广泛转移型。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多处转移,l累及锁骨上窝淋巴结,l并可形成巨大的肿块(7cm以上),l但不出现上进各前组脑神经的受累表现(可有后组脑神经,l即第Ⅸ、iX、iⅪ、iⅫ对脑神经的受累)或颅底骨质破坏。

3.上下行型11又称混合型。患者既有各前组脑神经受累和(或)颅底骨质破坏。并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的局限性转移,l直径小于7cm。

经临床长期观察,l还发现上行型者除颈部和全身淋巴结都不发生转移外,l也极少发生远处器官的转移。下行型者不仅颈部淋巴结有转移外,l还常有广泛全身淋巴结受累的可能。同时,l各器官的转移也较多见,l但肿瘤却始终不向上发展至颅底区。当然,l上下行型的特征是二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