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ebel1J根据病因不同,l将慢性头痛分为血管性漳拉性及肌肉收缩性3类,l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分述如下:i
血管性头痛包括下列数种:i
1.偏头痛11确切机理未明,l比较可能的是在发作初期先有颅内血管收缩,l相继发生颅外血管收缩,l以及以后的继发性血管扩张,l导致血管周围水肿,l激活了牵张和化学感受器而引起头痛。多见于女性(60%),l20~30岁好发,l70%有家族史。临床表现除头痛外,l可在血管收缩时发生视暗点、i偏盲、i感觉异常、i语言政变;基底动脉收缩可出现听力改变、i眩晕、i耳鸣及面瘫等。情绪紧张段疲劳是常见的诱发因素、i酒后或摄入含有硝酸钠、i谷氨酸钠或酪胺的食物均能加剧症状,l亦可有人格改变,l如僵化、i刻板、i强迫观念行为等。
2.簇性头痛亦称组胺性头痛11男性居多,l40~50岁发病。一侧严重的搏动性球后痛是其特征,l伴有同侧巩膜充血、i鼻充血、i流涕,l偶有Homer综合征。
3.中毒性血管性头痛及高血压性头痛11前者在任何全身性疾病或摄入可使脑血管扩张的药物或食物都可引起,l如病毒血症、i菌血症、i败血症及酒后出现的头痛。后者见于各种高血压病。
牵拉性头痛有下列数种:i
1.颅内占位性病变11常见的有肿瘤、i血肿及脓肿等。脑瘤引起的头痛常较恒定,l是一种部位深在的钝痛,l很少发生恶心、i呕吐,l快速转头时常使额郭或颢部疼痛加剧,l这对诊断有一定价值。脑膜外及脑脓肿常有间歇热,l白细胞增高,l视乳头水肿及芤他颅内体征,l均有助于确诊。血肿可发生在脑膜外、i脑膜下或脑实质内,l脑膜外血肿多见于颞骨外伤性骨折脑膜中动脉出血。头痛程度可因血肿扩展速度而不一,l神经症状常为渐进性加重。遇有外伤史的老人和儿童,l都应考虑到颅内血肿的可能。必要时应及早手术探查。
2.脑脊液压力改变性头痛11脑积水和颅内压减低都可引起弥漫性头痛。前者见于脑室阻塞、i假性脑瘤、i耳源性脑积水等。后者多见于腰穿后脑脊液漏,l亦见于脑脊液鼻漏技脊髓神经根脑脊液漏,l仰卧时头痛即缓解。
3.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11这是各种自身免疫性胶原血管病在临床上的一种表现。疼痛的原因是血管周围点和局灶性坏死所致。常见的有结节性血管周围炎和颞动脉炎,l前者可侵犯多个脏器的血管,l后者常局限于头颅动脉,l约有l/3病人可累及眼动脉。典型症状是严重的搏动性头痛,l颞动脉触痛明显。这一类疾病的确诊有赖于活检、i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查。治疗以长期选用泼尼松为主。
4.颅外器官炎症性头痛11包括眼病、i鼻病、i耳病、i颞颌关节功能失调等。如慢性鼻窦炎、i鼻窦囊肿或严重鼻中隔弯曲与鼻甲发生挤压时,l均可出现头痛。
5.脑神经痛11三叉神经或舌咽神经阵发性排故可引起面中部或口腔刀割样疼痛,l并有扳机点。前者之扳机点在鼻翼与口周,l轻微的刺激就可能触发锐利的闪电样疼痛,l每次持续20~30秒,l经数分钟的间歇缓解期后又再发作。多数无先兆。检查时并无感觉运动异常。后者扳机点在口咽后部,l扁桃体和软腭周围,l可因张口、i吞咽冷流质或直接接触而激发,l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耳部,l或伴有晕厥,l可能系逃走神经引起的心动过缓所致,l根据反复发作的单侧神经分布范围内的疼痛病史和找到扳机点即可确诊。
肌肉收缩性头痛典型者为固定的双侧非搏动性头痛,l似束带或帽子紧束额及枕部,l偶尔亦可有头皮压痛、i咀嚼痛及颈部僵直,l多因疲劳、i紧张以及其他精神因素等而诱发。服用止痛药或休息后即可缓解。新近发现伴有抑郁症的患者中有儿茶酚胺失调现象,l这为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神经痛提供了依据。颈椎关节病变患者颈部活动常受到限制,l伴有颈后部肌肉痉挛,l强直以及慢性钝痛。颈椎关节骨刺压迫神经孔引起疼痛者常伴有相应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弱。
引自:i
ENT1J11987.166(10):i38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