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疣分度

秘鲁疣又称卡里翁病、i巴通病,l是流行于秘鲁、i拉丁美洲等地的地方性传染病。秘鲁疣的潜伏期大约为3周。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以下2度。

Ⅰ度(轻型)11即为秘鲁疣。在低热、i乏力等轻微的前驱症状之后,l突然发生粟粒性和结节性2种特殊的皮肤损害,l它们分布往往对称,l数目或多或少,l早期即可侵犯黏膜。粟粒性损害有针头到黄豆大,l呈樱红色,l往往有蒂,l主要发生于面部及四肢伸侧,l多呈散在性,l经4~6个月皮损消退而不留痕迹。结节性损害呈卵圆形,l逐渐向皮肤表面生长,l直径可达1~2cm,l对称分布于肘、i膝部的皮下组织内。结节破后可形成溃疡,l易引起出血,l病情较粟粒性损害更为缓慢。

Ⅱ度(重型)11称为奥罗亚热。突然发病,l有高热、i进展迅速的溶血性贫血、i肌肉疼痛和衰弱。多数患者死亡,l少数在发热、i贫血阶段痊愈的患者,l1~2个月可发生多发性樱红色坚硬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