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蜂窝组织炎的分期

本病可分为3期:i

1.急性期(与临床第1期相符)11表皮变化无特殊,l可有轻度角化过度、i棘层肥厚和海绵形成,l偶见表皮内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侵入。真皮明显水肿,l有白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致密、i弥漫性的浸润,l血管周围浸润尤显,l但血管壁无破坏性变化。许多嗜酸粒细胞有脱颗粒,l可见细胞外有弥散性嗜酸性颗粒。浸润细胞向下至皮下组织,l甚至抵达筋膜和肌肉中,l偶见表皮下水疱,l内含多数嗜酸粒细胞。

2.亚急性期(与临床第2期相符)11表皮可有角化不全;真皮轻度水肿,l真皮的特征性变化为:i①可见由组织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组成的弥漫性肉芽肿性浸润;②在真皮的中部和深部的胶原组织中出现散在火焰样图形,l此图形以局灶性纤维蛋白样坏死的胶原为核心,l由嗜酸粒细胞的碎屑构成的无定形或颗粒状嗜酸性物质覆盖在这些肿胀变性的纤维上,l周围绕以嗜酸粒细胞,l大而淡染的组织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l其中嗜酸粒细胞在火焰样图形形成的初期较多,l但以后即减少乃至消失。此图形在PAS染色中更为显著。组织化学试验显示在组织细胞的胞浆内水解酶呈强阳性反应(支持其为吞噬细胞)。

3.消退期11此期真皮胶原纤维有局灶性渐进性坏死,l胶原束间有组织细胞和异物巨细胞,l而嗜酸粒细胞已很少见,l火焰样图形仍可继续存在。本病皮损下面的筋膜和肌肉也可显示有弥漫性嗜酸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在皮肤、i筋膜和肌肉内均未见有血管炎的改变。

临床上可分为两个阶段:i

1.第1期(即嗜酸性蜂窝组织炎的变化)11为突然发生的急性、i局限性皮肤和皮下浸润性水肿性棕红色斑,l境界常不清,l于1~3d内迅速扩大,l而红斑中心消退,l自觉痒、i胀痛或烧灼感,l可有触痛,l重者皮损中可起大疱。初发病损可为非特异性,l似荨麻疹、i血管性水肿和接触性皮炎等,l但以后即与急性细菌性蜂窝组织炎十分相似,l局部温度并不增高,l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在较轻患者,l皮损有时也可与环状红斑、i环状肉芽肿和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等相似。

2.第2期(即肉芽肿性皮炎期)11自发病后1~3周开始,l急性红肿性炎症消退,l皮损逐渐变为无痛性硬性皮肤或皮下浸润性斑块或结节,l呈暗蓝灰色或灰绿色,l边缘呈玫瑰色或紫色。继而皮损可呈苍白色,l皮肤似有萎缩,l有时与局限性硬斑病相似。经过6周左右(4~8周)皮疹即自然完全消退,l不留瘢痕。但累及头皮者在消退后可发生萎缩性脱发。本病一般无全身症状,l个别在严重发作时有发热。也有的病人可发生哮喘和关节痛。本病常可复发,l往往反复发作超过数月,l长者达10年但均趋向逐步自然缓解。

引自:i

Burket1J1M.ibid,l1981,l117:i759

Mitchell1A1T.Int1J1Dermatol,l1984,l23(3):i198

Nielsen1T.ibid,l1981,l117:i427

Peters1M1S.Br1J1Dermatol,l1983,l109:i141

Spigel1G1T.Arch1DermatoI,l1979,l115:i611

Varotti1C.Dermatologica,l1982,l164:i404

Wells1G1C.Br1J1Dermatol,l1979,l100:i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