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1999年,l6位法国学者提出的“ECLA分级系统”其实是一种半定量性的皮损分级:i面部皮损(F1)分级将粉刺(R)、i浅表炎症性皮损丘疹和脓疱(Is)分别分为0=无、i1=很少(皮损数少于5个)、i2=少(皮损数5~9个)、i3=中等(皮损数10~15)、i4=多(皮损数20~40)、i5=很多(皮损数40个以上),l根据对预后的影响而将深在炎症性皮损结节和囊肿(Ip)分为0=无结节或囊肿、i1=1个、i2=2个、i3=3个、i4=4个、i5=5个或以上;非面部皮损(F2)分级包括颈部(C)、i胸部(P)、i背部(D)、i上臂(B),l分为0=无皮损、i1=少数皮损、i2=中等、i3=多数皮损,l同时记录每个部位结节的个数;痤疮瘢痕(F3)分级分为炎症性(CI)、i非炎症性(CNI)和剥蚀性(E),l0=无此类皮损,l1=有此类皮损。因此,l该分级法可归结为F1R、iF1Is、iF1Ip、iF2C、iF2P、iF2D、iF2B、iF3CI、iF3CNI、iF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