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AD)(一)

国内标准

(一)病史

1.一般夏季改善而冬季增剧

2.精神紧张,l感情冲动可激发症状。

3.冷、i热及环境气候剧变,l可恶化病情或诱发发作。

4.接触羊毛、i纺织品、i粉尘者易诱发。

5.婴儿发病率高。

6.女与男之比为2:i1或1.6:i1。

7.本病在不同年龄阶段,l具有不同的特点,l通常分为3个阶段,l即婴儿期(1个月左右至2周岁)、i儿童期(3~10周岁)、i青年期及成人期(12~23岁),l但亦有超过45岁,l甚至延续顽固而无缓解期至50~60岁方愈者,l一般多于30岁左右痊愈。

(二)分期

1.婴儿期

(1)病史:i①多为肥胖型患儿(渗出型)、i瘦弱儿(干燥型);②好发于面部,l亦可累及颈部、i躯干、i四肢、i臀部等处;③急性或亚急性经过,l一般1~2岁自愈,l少数可延至儿童期;④自觉剧痒、i常引起患儿哭闹,l烦躁不安。并发感染可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

(2)体征:i呈湿疹样皮损。

1)渗出型:i初于两颊发生红斑、i境界不清,l红斑上密集针头大丘疹、i丘疱疹、i水疱、i渗液,l干燥后结黄痂,l痂剥脱而显露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若继发感染可发生脓疱,l附近淋巴结肿大。

2)干燥型:i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l密集小丘疹而无水疱,l干燥无明显渗出,l表被灰白色糠状鳞屑。慢性者浸润、i肥厚、i皲裂、i抓痕、i结血痂。

3)脂溢型:i多发于头皮、i耳后等皮脂腺发达处,l结黄色厚痂,l皮损基本同渗出型。

2.儿童期

(1)病史:i①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l亦有不经婴儿期而发病者;②湿疹型多发于肘窝、i腘窝、i小腿伸侧,l亦可累及颈外侧及四肢其他部位;痒疹型全身散发,l多发于四肢伸侧及背部;③剧烈瘙痒;④病程慢性,l可暂时痊愈,l经过数年后复发,l亦有迁延不愈至青年及成人期。

(2)体征:i

1)湿疹型:i与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相似。多为针头大丘疹、i丘疱疹、i小水疱,l融合成片,l干燥,l被灰白色鳞屑。有轻度浸润,l部分呈苔藓化。

2)痒疹型:i皮色或棕褐色较大丘疹,l表面干燥粗糙,l被以薄痂。陈旧者小而硬,l大多数皮损顶部被抓破,l并见许多抓痕、i血痂。股淋巴结肿大。

3.青年及成人期

(1)病史:i①主要发于肘、i腘窝,l颈前及颈侧,l亦可累及面部、i眼周、i手背等处。虽可泛发,l但以屈侧为主;②剧烈瘙痒为突出的主观症状。可因寒冷、i过热刺激、i情绪波动、i出汗、i接触毛织品等激发瘙痒。夜晚及睡觉时可致一阵剧痒。

(2)体征:i限局性干燥损害,l红斑,l丘疹,l融合后皮肤浸润肥厚呈苔藓样化,l被灰白色鳞屑或色素沉着,l境界清或不清。摩擦刺激后可有渗出,l结痂,l亦可为痒疹样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IgE增高,l合并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更显著增高。

2.被动转移试验(PKtest)阳性。

3.抗原皮试确定病因有一定价值。

4.嗜酸粒细胞增高仅为有限的意义。

5.皮肤白色划痕试验:i钝棒摩擦皮肤后,l正常者皮肤发红,l而患者呈苍白色。

6.延缓苍白现象:i以1:i101000乙酰胆碱皮内注射0.1ml,l则往往注射部位发生风团,l其周围发生迟缓的苍白区。

7.组胺试验:i阳性,l在皮损上表现尤为特出。

1(四)组织病理

无特异性,l与皮炎、i湿疹表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