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荨麻疹型
1.病史
(1)致敏药物以青霉素、i普鲁卡因、i呋哺唑酮(痢特灵)、i蛋白性生物制品为多见。
(2)全身症状较一般荨麻疹明显。
(3)局部除瘙痒外,l可伴刺痛、i触痛。
2.体征11皮损以风团为主,l但较一般荨麻疹更明显,l色泽更红,l持续存在时间亦较长。
(二)固定性红斑
1.病史
(1)固定性:i每次发疹均在同一部位。
(2)好发于口腔、i唇红、i外生殖器部位。
(3)致敏药物磺胺类、i巴比妥类、i吡唑酮类、i水杨酸盐类为最多。其他如酚酰、i甲丙氨酯(眠尔通)、i水合氯醛、i四环素、i链霉素等。
2.体征
(1)开始可能只有一至数个,l分布不对称,l但如复发,l较前次扩大、i增多。
(2)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鲜红或紫红色斑,l境界清楚,l其上间有水疱或大疱。
(3)消退后盛色素沉着斑,l可经久不退。
(三)猩红热及麻疹样型
1.病史
(1)皮疹发展迅速,l多于1~3d内遍及全身。
(2)分布广泛、i对称,l头面部及上半身较明显。
(3)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体征
(1)皮损类似猩红热或麻疹,l但更明显,l更鲜艳。
(2)不具猩红热和麻疹其他特征。
3.白细胞总数增高,l嗜酸粒细胞可增高,l但中性粒细胞常不高。
(四)湿疹样型
1.病史
(1)多为外用磺胺、i抗生素制剂引起局部接触性皮炎,l以后再内用药物而发生。
(2)多无明显全身症状。
(3)潜伏期1~2个月以上。
2.体征11皮损为湿疹样。
1(五)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
1.病史
(1)起病急,l皮疹一二天遍及全身。
(2)常累及口腔、i眼及外生殖器等黏膜。
(3)全身症状严重,l常伴高热等中毒症状。
(4)如无并发症,l常于3~4周恢复。
(5)致病药物以长效磺胺、i保太松、i巴比妥类多见。
2.体征11皮疹起于面、i颈、i胸部,l为深红色、i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l迅速融合成片,l发展全身。斑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l用手指可推动,l稍擦表皮即可擦掉,l似烫伤样表现。黏膜有大片坏死剥脱,l并有内脏病变。常因感染、i毒血症、i肾衰、i肺炎、i出血而死亡。
(六)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症型
1.病史
(1)潜伏期多在20天以上。
(2)发病虽急,l但其进展呈进行性加剧。
(3)皮损遍及全身,l特别面颈部。
(4)全身症状严重,l有恶寒、i发热、i恶心、i呕吐,l甚则合并淋巴结肿大、i肝大、i蛋白尿、i黄疸等全身症状。
(5)病程长:i常达1~3个月或更长。
(6)致敏药物多见于巴比妥类、i保太松、i对氨水杨酸、i氯丙嗪、i磺胺类、i青霉素、i砷剂、i重金属盐类。
2.体征11全身皮肤鲜红肿胀,l伴渗液、i结痂,l继之大片叶状鳞屑脱落。渗液有臭味。黏膜可充血、i水肿、i糜烂等。
(七)多形性红斑型
1.病史
(1)伴发热、i关节痛、i腹痛等。
(2)对称发生于四肢、i严重者累及眼、i口外阴黏膜。
(3)局部灼痛,l发于黏膜者剧痛。
2.体征11为豌豆至蚕豆大、i圆形或椭圆形、i红色水肿性红斑或丘疹,l中央常有水疱,l边缘带紫色,l发于黏膜者糜烂、i渗液。
(八)紫癜型
为针头大至豆大或更大的出血性紫斑,l皮损平或稍隆起。可无血小板减少。
(九)光敏皮炎型
1.病史
(1)以露出部位为严重,l亦可发于远隔暴晒日光部位。
(2)停药后,l反应可持续几周。若再用此药,l加上光线照射皮肤则可在48小时内激发。
2.体征11皮损为湿疹样。
(十)痤疮样药疹
1.病史
(1)多由磺、i溴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i异烟肼、i口服避孕药引起。
(2)发生缓慢,l常在服药后1~2个月以上发生。
(3)病程慢,l停药后数月方愈。
2.体征11为毛囊性丘疹、i脓疮、i类似寻常痤疮。
(十一)扁平苔藓样药疹
1.病史
(1)多为砷剂、i金剂、i抗疟药、i对氨苯甲酸、i奎尼丁等药物所致。
(2)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
2.体征11类似扁平苔藓,l但鳞屑显著,l伴湿疹样变,l愈后有明显色素沉着。
(十二)血管炎型
1.病史
(1)好发于小血管,l严重者许多器官血管被犯。
(2)全身型可发热、i关节痛、i浮肿、i蛋白尿、i血尿或肾衰。
2.体征11可为轻度细胞浸润到急性坏死。皮损为紫癜、i紫斑、i结节、i坏死,l亦可呈结节性多动脉炎样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