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

1.病史

(1)多发于20~55岁,l亦可发于5岁以后儿童及老年。

(2)好发于腋后、i肩胛部、i臀部、i四肢伸侧。皮疹多对称分布。

(3)起病可快可慢。

(4)自觉剧痒,l且为最早症状,l夜间尤甚。

(5)多无全身症状,l少数患者可有恶寒、i发热、i疲乏等全身症状。

(6)本病口服碘、i溴药物或食物后,l在疲劳后、i精神紧张时皮损可加重。

(7)可伴发肠癌、i绒毛膜上皮癌、i直肠癌、i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l部分病人可有腹泻史。

(8)慢性病程,l反复发作,l持续数年或十数年。

2.体征11皮损多形性,l可有红斑、i丘疹、i丘疱疹、i风团、i水疱、i血疱、i脓疱,l多以一型为主,l常簇集成群排列成环状、i匐行形、i地图形。以红斑、i丘疹、i丘疱疹、i水疱为多见。水疱大小不等,l疱壁紧张饱满,l周绕红晕,l疱壁较厚,l不易破裂,l尼氏征阴性。皮损消退后遗褐色色素沉着,l偶有瘢痕、i皮肤萎缩、i增殖性损害。口腔黏膜损害较少见。

小儿疱疹样皮炎特点为皮疹主要为水疱、i大疱,l而缺乏多形性;常群集分布,l很少弥漫性,l对称性分布;不痒或仅有微痒。

3.实验室检查

(1)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l最高达40%,l变动幅度大。

(2)疱液细胞涂片:i有较多嗜酸粒细胞,l少数中性粒细胞、i淋巴细胞、i上皮细胞。

(3)氯化钠10~15g口服后,l皮疹恶化,l甚则导致急性发作。

(4)25%~50%碘化钾软膏斑贴试验,l可在24h内出现红斑、i水疱等阳性反应,l可有助诊断,l但阴性结果不可轻易排除。

(5)血清IgM减低,lIgG增高,l补体正常。

4.组织病理11真皮乳头顶部有中性粒细胞和少数嗜酸粒细胞聚集,l形成小脓疡,l胶原纤维坏死。真皮浅层水肿,l有淋巴细胞、i嗜酸粒细胞、i中性粒细胞浸润。表皮与真皮分离,l形成皮下水疱。无棘层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