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多见于25~45岁青壮年男性。

2.常有受寒冷潮湿、i长期吸烟、i精神刺激等发病诱因。

3.好发于下肢,l亦可发于手部,l偶可累及脑、i肺、i心、i肾等内脏。

4.开始多为单侧,l以后侵犯双侧。

5.症状轻重因受累血管、i闭塞范围、i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而各异。早期局部麻木,l发白,l行走后小腿易疲劳、i不适或间歇性跛行,l有痉挛性疼痛,l休息后症状减轻。重则疼痛剧烈而持续,l夜间更甚,l而成静息痛。患肢发凉,l怕冷。严重坏疽继发感染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6.体征

(1)皮肤苍白。伴浅层血管张力减低,l皮肤变薄者,l皮色苍白的基础上,l发生潮红或紫绀,l当肢体下垂时更明显。

(2)游走性血栓拄浅静脉炎:i多见于足背和小腿的浅静脉,l偶可延及太腿,l一段或数段静脉同时累及,l长约数毫米至数厘米,l甚则数十厘米,l每次发作可持续1~3周,l消退后留色素沉着。

(3)病程可分3期:i

1)局部缺血期:i肢体发凉,l怕冷、i麻木、i酸胀、i间歇性股行、i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2)营养障碍期:i持续性剧烈疼痛,l彻夜不眠,l抱膝而坐,l足及小腿皮肤苍白、i干冷、i肌肉萎缩、i汗毛脱落,l指甲增厚或脆裂,l下肢足背动脉(跌阳脉)、i胫后动脉(太溪脉)或上肢桡动脉(寸口脉)搏动减弱甚则消失。

3)闭塞坏死期:i肢体干性坏死,l常始于拇趾尖端、i渐向更高平面或其他足趾延侵,l患处发黑、i干瘪、i坏疽,l终至溃烂、i脱落,l残留慢性溃疡,l若有继发感染,l可变为湿性坏死。其溃疡和坏疽依其范围,l可分为3级:i

Ⅰ级坏疽:i仅位于趾(指)部。

Ⅱ级坏疽:i延及跖趾(掌指)关节或跖部。

Ⅲ级坏疽:i延及全足背(掌,l背)或侵及跟踝(腕关节)关节、i腿部。

7.实验室检查11白细胞不高,l若坏疽继发感染者白细胞可达(20~30)×109/L。此时全血黏度、i红细胞电泳速度、i血细胞比容、i红细胞沉降率均异常。

8.特殊检查

(1)电阻抗血流图测定:i应用血流图测定仪,l测定组织的阻抗,l了解血管弹性和血液供应情况。正常肢体血流图波形大多陡直,l上升时间为0.06~0.15s,l有明显重搏波,l顶峰<90°,l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者血流图波形低平,l上升时间延长,l重搏波减弱或消失,l顶峰角>90°。

(2)红外线热象仪:i可正确比较两相应部位的温度差。闭塞性脉管炎者,l胶体热图像显示缺血部位辉度暗,l有异常“冷区”。

(3)压迫试验:i阳性。

(4)肢体位置试验:i阳性。

(5)超声多普勒。

(6)动脉造影。

(7)皮肤温度测定。

(8)动脉搏动示波计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