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分型(一)

Heikki?

甲真菌病临床上分为4型:i

Ⅰ型:i远端及侧端甲下型最常见,l真菌通过甲床或甲皱侵入甲板。表现为远端及侧端游离缘甲剥离,l并向近端扩展。伴甲板脆性增加和角化过度。一些真菌可产不同色素如短帚霉产棕色、i球拟壳蠕孢产黑色等。

Ⅱ型:i近端甲下型,l原发性少见,l多由红色毛藓菌引起。外伤、i糖尿病、i银屑病、i慢性甲沟炎和外周脉管疾病可继发本型感染。甲板仍光滑、i完整。本型随艾滋病发病上升而增多。

Ⅲ型:i白色浅表型,l较少见。真菌直接通过甲板浅层侵入,l形成小的、i浅表性白色斑点并增大、i融合。最终甲变软、i变粗糙,l呈琥珀色,l多由须癣毛癣菌和枝顶孢霉种引起,l也见于头孢霉种、i曲霉种和头孢镰刀霉。

Ⅳ型:i全甲营养不良型,l为上述3型发展的最后阶段,l全层甲板受累。

此外,l还有2个特型:i真菌性黑甲,l由红色毛癣菌及双间柱顶孢等产黑素的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和酵母菌引起。表现为纵嵴性黑甲;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原发性甲感染,l为甲板全层受累的营养不良型念珠菌病,l因甲下碎屑堆积,l甲板易于剥离,l遗留角化过度的甲床。

引自:i

Heikkil?1H,let1al.Br1Dermatol,l1995,l133:i699

Perrin1C,let1al.J1Am1Acad1Dermatol,l1994,l31:i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