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WHO公布的HIV感染及艾滋病分期标准,l按预后将临床表现分为4期(见下表)。

一旦感染HIV后,l可持续终生;在最初感染的3年间很少发展成艾滋病,l但到10年时约有半数HIV感染者发展成艾滋病。感染HIV不久,lT4淋巴细胞就可以从原来的1×109/L按每年减少(0.04~0.08)×109/L的速度递降。进行性免疫系统破坏可引起全身性淋巴结肿大、i腹泻、i体重减轻和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临床症状。艾滋病典型的临床症状都表现在T4淋巴细胞少于0.2×109/L者。
HIV感染4期临床表现特征:i
临床1期:i无症状、i持续性淋巴结增生。
1.无症状。
2.迁移性全身淋巴结增大(PGL),l功能活动Ⅰ级:i无症状,l正常活动。
临床2期:i全身轻型疾病。
3.体重减轻<10%。
4.轻度皮肤表现。
5.近5年来发生过带状疱疹。
6.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功能活动Ⅱ级:i有症状,l正常活动。
临床3期:i中期中型疾病。
7.体重减轻>10%。
8.不能解释的慢性腹泻达1个月以上。
9.不能解释的长期发热达1个月以上。
10.急性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11.口腔黏膜白斑病。
12.去年发生过肺结核。
13.严重细菌感染;功能性活动Ⅲ级,l上1个月卧床天数<50%。
临床4期:i晚期严重疾病(相当于艾滋病)。
14.HIV消耗综合征:i包括体重减轻>10%,l不能解释的慢性腹泻(>1个月),l或缓慢虚弱,l伴有不能解释的长期发热(>1个月)。
15.卡氏肺囊虫肺炎。
16.脑弓形体病。
17.隐孢子虫腹泻(>1个月)。
18.肺外隐球菌病。
19.肝、i脾或淋巴结外器官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20.单纯疱疹感染,l皮肤黏膜感染在1个月以上或发生内脏感染。
21.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
22.播散性地方真菌病,l如组织胞浆菌病,l球孢子菌病。
23.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
24.肺外结核。
25.淋巴肉瘤。
26.卡波西肉瘤。
27.HIV脑病,l日常生活发生进行性障碍及运动障碍,l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功能活动Ⅳ级,l上1个月卧床天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