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1.病史

(1)好发于头部,l下行蔓延,l侵犯颜面、i躯干、i四肢,l多见于眶上、i眼睑、i鼻唇沟。

(2)慢性经过。

(3)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4)好发于成年及新生儿,l有皮脂溢出体质。

2.体征

(1)初为毛囊周围红色小丘疹,l随后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l境界清楚,l上被油腻状鳞屑或痂皮,l经过中可中心自愈,l形成环状。重者可呈大片弥漫性明显炎症,l倾向湿润,l表面糜烂、i渗液、i结痂,l甚则继发红皮病,l全身弥漫潮红而富于鳞屑。毛发细软稀疏。指甲增厚变色,l脆弱易断,l掌跖角化。病程久者,l发生皮肤浸润肥厚。

(2)头部损害:i轻型者有片状灰白色糠秕样鳞屑,l基底潮红。重型者有油腻性鳞屑地图状斑片,l可有渗出、i厚痂。严重型全头部被覆油腻性厚痂,l且可有臭味。

(3)前额、i耳部损害:i多由头部蔓延而来,l有黄红色斑片,l额部有灰白色鳞屑或黄痂,l耳后有糜烂,l黄厚痂或皲裂。眉部可为灰白色鳞屑或黄痂,l基底部潮红。鼻唇沟和鼻翼为暗红色油腻性斑片,l常并发痤疮、i酒渣鼻。

(4)躯干部损害:i为黄红色或淡红色、i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油腻性斑片,l境界清楚,l可散在或融合,l或中心自愈而成环状或多环状。腋窝、i腹股沟、i耻骨部等皱襞处常有糜烂似湿疹。

(5)婴儿脂溢性皮炎:i多发于生后第一个月,l头皮局部或全部布满厚薄不等的油腻的灰黄色或黄褐色痂皮或鳞屑,l多累及眉区、i鼻唇沟、i耳后等处,l有细碎而色较白的鳞屑。无全身症状,l微痒,l常于3~4周内痊愈。若持续不愈者,l常并发婴儿异位皮炎、i继发细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