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1112004年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报告和指南,l对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修订。全文将于2005年发表。先行发表初稿(实用本),l以概述其要点,l广泛征求临床医生与基层防治工作者的意见。

(一)血压的定义与分类(见下表)

(二)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i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其血压水平,l还要考虑:i①有无其他危险因素;②有无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③有无并存的临床情况,l如心、i脑、i肾脏病变(见下表);并根据我国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度分层标准进行危险度分层和确定治疗方案(见下表)。

(三)诊断性评估

评估包括3个方面:i①确定血压值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②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③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的临床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史、i家族史、i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作诊断性评估,l其目的是对于高血压原因的鉴别诊断、i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评估,l指导诊治措施及判断预后。

1.家族史和临床病史11重点了解高血压、i糖尿病、i血脂紊乱、i冠心病、i卒中、i肾病、i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病史,l可能存在的继发性高血压、i危险因素、i靶器官损伤的症状和既往药物治疗。

2.体格检查11正确测量双上肢血压(必要时测下肢血压)、i体重指数(BMI)、i腰围(WC);检查眼底,l观察有无库欣(Cushing)面容、i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i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i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i胸主动脉、i腹部动脉及股动脉有无血管性杂音;甲状腺触诊;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扩大、i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

3.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i血生化(血钾、i空腹血糖、i血清总胆固醇、i三酰甘油、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尿酸和肌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i比重、i尿蛋白、i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1次尿蛋白。

(2)需要时进一步检查的项目:i24h动态血压监测、i超声心动图、i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i餐后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当空腹血糖≥6.11mmol/L或110mg/dl时测量)、iC反应蛋白(高敏感性)、i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i尿蛋白定量(纤维素试纸检查为阳性者检查此项目)和胸片。

可疑继发性高血压者,l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以下检查:i血浆肾素活性,l血、i尿醛固酮,l血、i尿儿茶酚胺,l大动脉造影,l肾和肾上腺超声,lCT或MRI。

(四)血压测量

1.诊所血压

(1)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l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

(3)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min。

(4)被测量者最好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l裸露出右上臂,l上臂与心脏同一水平,l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l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四肢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i糖尿病患者及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情况者,l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l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l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1音)和第V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l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12岁儿童、i妊娠妇女、i严重贫血、i甲状腺功能亢进、i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l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作为舒张压读数。

(7)应间隔1~21min重复测量,l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l应再次测量,l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动态血压11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监测仪。动态血压的国内正常值参考标准:i24h平均值<130/80mmHg,l白昼平均值<135/85mmHg,l夜间平均值<125/75mmHg。正常情况下,l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