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NASPE联合专家组112001年7月

房速是规则的心房节律,l有恒定的≥100次/分的频率,l起源自窦房结区域之外,l其发生机制是局灶性(focal)或大折返性(macroreentrant)。心电图上,l扑动传统地适用于一种规则的心动过速,l频率≥240次/分(周长≤250ms),l波与波之间无等电位线。频率和无等电位线对任何心动过速机制都不是特异的。

1.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11激动起源自心房很小区域(局灶,lfocus),l然后冲动离心地扩布。最常发生局灶性冲动的部位是界嵴和肺静脉。可由于自律性增强、i触发活动或微折返激动(microreentry,l即折返环十分小)引起。

2.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11是房速的一种,l起源自界嵴上方(在窦房结区域内),l频率超逾生理范围,l但与代谢性或生理性需求无关。

3.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11由固定的和(或)功能性屏障形成的大折返环引起的一种房速。在心房起搏时这些折返环可被拖带,l特征明确的大折返性房速有:i

典型心房扑动。

反向典型心房扑动。

损害引起的大折返性心动过速(损害包括坏死性瘢痕、i手术瘢痕、i补片等)。

较低环路房扑(lower1loop1AFL)。

双重波折返激动(double1wave1reentry)。

左心房大折返性心动过速。

4.非典型心房扑动11仅是对房速的一个叙述性专业名词,l心电图特征是波动起伏的心房波,l与典型或反向典型房扑的不同在于频率≥240次/分,l其发生机制不明。

5.未能被分类的11一些文献上出现过的专业名词(例如,lⅡ型房扑,l折返性窦性心动过速等),l由于对其机制不甚了解,l目前不能被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