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LBBB因三个向量均向左,l故以R波为主的导联不应有Q或S波,l若出现Q或S波,l则为并发MI的可靠指标。因初始向量及继发ST改变,l可能酷似或掩盖AMI图形,l增加二者并存时诊断困难。晚近,l有人指出急性期S-T原发性改变,l对诊断二者并存有高度特异性。
1.高度怀疑合并AMI11LBBB时出现下列之一:i①与MI前比较R波振幅普遍降低;②R波起始或升支有切迹;③LBBB时,l所有QRS均变小;④任何导联出现“冠状T波”;⑤Ⅰ、iaVL、iV5~6导联R波升支有切迹;⑥Sv3上升支>0.05s的切凹;⑦Ⅱ、iⅢ、iaVF导联,lQRS起始有>0.04s的切迹。
晚近,lElera及Sgarbossa等研究指出:i①R波为主导联ST抬高≥0.01mV;②S波为主导联ST抬高≥0.05mV;③V1、iV2或V3导联ST下移≥0.01mV。是诊断二者并存的唯一ECG改变,l且具有独立价值和高度特异性。
2.LBBB合并前间壁MI11LBBB出现下列之一:i①V1有r波,lavL有小q波,lV1~V4的R波上升不良;②V1~V3,lST抬高≥0.7mV伴T波倒置,l抬高≥1/2T波或抬高≥qS或QS的深度伴T波倒置;③V3~V4呈QR常示MI,l但应作V3E(V3垂线与VE水平线交点)亦呈QR,l若呈RS可除外MI。
3.LBBB合并前壁MI11LBBB出现下列之一:i①过渡区以左导联R波逐渐降低,lV5~V7呈RS、irS或QS波。如伴有T波倒置意义更大;②Ⅰ、iaVL、iV5和V6出现小q或终末S波;③左胸导联S-T抬高≥0.2mV,l不论其后是否T波倒置,l均是诊断并有AMI的可靠指标;④若V1~V5均出现QS波,l则为合并广泛前壁MI。
4.LBBB合并下壁MI11LBBB时下壁导联(Ⅱ、iⅢ、iaVF)出现下列之一:i①均呈QS或异常q波,l与MI前对照意义更大;②出现终末S波,l且有切迹;③ST抬高>1/6S波;④呈QRS型(S波较深);⑤R波振幅均<0.5mV;⑥ST抬高伴有“冠状T波”;⑦QavF≥0.03S或T波直立,l或二者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