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综合征

1969年,lMistui首次报道了一例安装心室起搏器后出现心悸、i气短、i胸痛、i眩晕、i头胀、i面红、i冷汗等症状的病例,l其起搏器功能正常,l能除外神经系统病变和精神因素。作者将此组症状称为“起搏器综合征”,l认为系因起搏频率不适合于患者所致。1974年,lHass报告了一例71岁患者安装心室按需型(VVI)起搏器后发生严重的低血压、i心排血量降低,l以至于不得不取出起搏器。该作者首次提出了起搏器综合征可能是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所引起。嗣后,l起搏器综合征逐渐为临床所认识。

诊断依据

(1)症状出现在安装心室起搏器后。

(2)起搏器本身功能正常。

(3)能够排除神经、i精神系统的疾病。

(4)心室起搏时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l如心房压增高,l肺动脉楔压增高,l心排血量和动脉血压降低,l而于自身窦性心律或生理性起搏(双心腔起搏或心房按需型起搏)后,l这些血流动力学明显减轻或消失。

引自

Mitsui1T1et1al.1969.Opitmal1heart1rate1in1cardiac1pacing1in1coronary1sclerosis1and1nonsclerosis,lAnn1N1Y1Acad1Sci,l167:i754

Hass1JM,lStrait1GB.1974.Pacemaker1induced1cardiovascular1failure.Am1J1Cardiol,l33:i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