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l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制定的成人慢性心衰的治疗指南中,l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心衰分期法,l即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l将心衰分为A、iB、iC、iD共4个阶段。A期:i患者仅存在心衰发生高度危险因素而心脏的结构尚属正常;B期:i出现了心脏结构的异常但尚无功能异常;C期:i现在和曾经发生了心衰的症状;D期:i心衰发展到了终末期,l需加强药物治疗(如常需持续静脉输液),l甚至非药物治疗,l如心脏移植、i起搏器等。
这种新分期方法是对心衰传统的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补充,l而不是替代。NY-HA分级主要是对上述C、iD期患者症状程度的分级,l有较大的主观性,l而且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因病情的变化而随之改变。医生需要一种稳定的分级系统来评价病情的进展,l针对不同级别的病情作相应的治疗。这种新的分级方法将给特定患者一个特定的分级,l而不是根据病情的急缓变化而上下变化,l据此分期法患者一般只能向更高一级发展或缓慢/停止发展。更重要的是,l新分期法将没有任何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而仅存在危险因素的阶段单独提出来,l冠以“A”阶段,l这是一个理念的改变与上升,l提醒医生和患者应高度重视高血压、i冠状动脉疾病、i糖尿病、i有使用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或酗酒史、i风湿热病史或心肌病家族史等这些心衰的危险因素。这与我们祖国医学2000年前《黄帝内经》提出的观念一致,l即“上医治未病之病,l中医治将病之病,l下医治已病之病",l如此深奥精辟的阐述,l足以说明“预防为首"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理论中,l的确是强调心衰预防的重要一步,l也是目前在心血管事件链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新的分期中,l“A”是4个阶段中最应强调受到重视的。一般来说,l心脏结构及功能已有改变通常是患者和临床医生所关注的,l这部分人群病情重,l生活质量差,l医疗费用高。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先进治疗手段使各种心脏病患者寿命增加,l全球各地的心衰发生率日益增高,l现代医学的发展不能仅限于此,l更应着眼于疾病的最早期,l更应着重于阻断A至B阶段及B至C阶段的发展,l不仅要延年益寿,l而且更应提高生活质量,l这才更体现出以人为本。